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侧记
以科技之名相约绵阳
发稿时间:2025-09-06 07:58   来源: 绵阳日报

  □ 记者 郭若雪 尹秦 周钰 杨方彧 宋德平 陈冬冬

  相聚科技之城,共赴科技之约。9月5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

  上午10时,发布会正式开始。来自央省级主流媒体、行业媒体、自媒体等38家媒体单位、50名记者,共同解锁本届科博会的“新彩蛋”。

  转型升级更富实效

  对绵阳而言,每一届科博会举办的日子,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年科博会,都为绵阳赢得更多关注,蓄积更多创新发展动能。

  科技日报记者把关注的重点落在科博会市场化办会办展的转型发展中,省科技厅将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支持本届科博会提升质效、发挥作用?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菊蓉则用“三个支持”作答,“省科技厅将支持科博会深化市场化办会机制、支持科博会发挥创新资源链接作用、支持科博会强化群众科普教育功能。”

  在刘菊蓉看来,科博会既是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群众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本届科博会将举办世界机器人大赛绵阳锦标赛,将邀请全球中小学生参加机器人设计和编程竞赛,着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新华网记者抢到提问机会后,关注的是绵阳科技城建设成效。副市长、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邓辉从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扛起建设科技城的责任担当;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个方面作答。记者们一边点头,一边记下其中的关键词。

  “如何通过市场化方式赋能科博会专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主办单位如何统筹整合优势资源,为第十三届科博会赋能?”……更多的细节,藏在问答之中。

  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本通表示:“我们正聚焦‘聚合顶尖资源,筑牢专业化发展根基’‘深耕科博品牌,释放IP新势能’‘聚焦落地实效,彰显市场化核心价值’三大核心发力点,推动科博会实现更大成效。”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2013年,科博会应时而生。跨越12个年头,在国、省层面的指导帮助下,科博会已累计推动超2000项科技成果转化,吸引超5000家企业参展,促成交易额突破千亿,成为链接创新资源、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如何继续放大“磁场效应”,上演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发布会透露,第十三届科博会首次创新打造“特色产业展销区”,围绕未来产业方向,邀请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研发机构、供应链服务企业同台展出。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王羽介绍:“在科博会看到的将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从核心技术到整机装备,再到场景应用和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让每一位参展商和采购商都能最直观地看到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快速找到自己所在的生态位。”

  在台下,四川日报记者任紫鑫有一种强烈的感受,“本届科博会更加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让大会成果精准赋能绵阳乃至四川产业发展。”

  翻阅科博会的“成长史”,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中,对企业、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第十三届科博会精心设置40余场项目路演、展商对接活动,组织3000余名采购商及专业观众参与;通过各类赛事活动,预计吸引全球5000余名青少年与科技工作者参与,让科博会成为全球创新人才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在问答间走向尾声。“对本届科博会非常期待,希望能看到更多创新成果的亮相。”四川经济日报记者蒋师帅说,“发布会上透露,科博会期间,绵阳将联动全城推出系列‘文科商旅’融合项目,打造美食、文创、非遗等多元化消费场景,希望在看到绵阳‘硬核’一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绵阳的人文温度。”

  “发布会上提到把‘涪江科技汇’打造成为科博会的代表性、标志性品牌,这有助于打响绵阳科技品牌。”科技日报记者刘侠表示,设置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也能带动更多科技爱好者、普通群众走进科博会,提升科普教育趣味性与群众满意度。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