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手在工会驿站内打餐
当深秋寒风掠过江油街头,工会驿站里的温暖却直抵人心——美团骑手张师傅捧着热饭盒感慨,如今5元就能吃顿丰盛午餐,再也不用为中午吃饭发愁。从一顿实惠午餐,到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再到劳动争议的高效化解,近年来,江油市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急难愁盼,以孵化赋能、法治筑基、温情服务的全方位举措,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节节攀升,用心书写着新时代民生保障的“江油答卷”。
孵化赋能拓新径 就业帮扶惠民生
“社区成立联盟后,吸引了很多企业入驻,通过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现在我已是农业领域主播了!”江油市电商协会主播罗秋笑着说。
罗秋口中的“联盟”,是中坝街道牵头打造的新经济新就业形态创新就业中心。该中心联合16个社区创办了江油市众诚致远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构建聚焦新经济、新业态的创业孵化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资源对接等服务,重点孵化电商直播等契合区域发展的项目。
“13家引进企业陆续运营后,将直接或间接带动400余人就业,今年上半年企业总营业额已超千万元。”江油市众诚致远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玉军介绍。
新业态的崛起,源于其低准入门槛、高灵活性的优势,既为转型劳动力提供“缓冲过渡”机会,也为返乡青年、残障人士等群体拓宽增收渠道。江油在培育新业态劳动者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精准的扶持体系:依托电商协会推进电商培育计划,发展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直播基地、网红孵化基地,提供“理论+实操”全链条支撑;聚焦电商直播、短视频剪辑等紧缺技能,开展精准线上培训。
“这里租金低,还提供系统电商培训,减少了运营成本,让我们初创企业能轻装上阵。”入驻创新就业中心的江油市电商协会副会长杨东伟,深切感受到政策支持与配套服务的实惠。

普惠超市为新业态群体提供便利
法治筑基强保障 争议化解在“新”端
“以前接单心里不踏实,现在平台用工规范了,签了协议、明确了报酬,遇事也知道找谁解决!”骑手李师傅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新业态从业者的心声。
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同时,新型用工关系之下的劳动争议也逐渐显现:劳动关系难认定、社保参保率低、平台责任模糊等问题,成为不少劳动者心中的“痛点”。对此,江油不搞“零敲碎打”,而是从顶层设计破题: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构建以“1+N”政策体系为核心,多部门协同、裁审衔接一体的权益保障机制。
更扎实的制度持续落地:推行适用于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劳动合同与书面协议示范文本,明确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关键内容,从源头减少争议产生;同时,市人社、政法委、社工部等部门联合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联合调解中心”,成为纠纷处置“终点站”。
“我们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服务,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江油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服务偏远地区劳动者,除城区调解中心外,还在青莲、三合、武都等乡镇设基层联调点,自去年6月运行以来,已成功调解多起劳动争议。
与此同时,江油还推行“行业党委+部门+企业”共建模式,在快递物流、电商等新业态集中领域培育“两新”党组织2个,建立美团外卖、货运协会、汇星商超等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家。这些组织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前哨”,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企业规范用工、主动沟通,让法治的温度体现在每一位劳动者的笑容里。

通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代表座谈会了解心声诉求
温情服务沁人心 城市驿站暖“新”人
在江油,一家挂着“普惠超市”招牌的门店成为新业态劳动者的暖心驿站。每天清晨,外卖骑手小李都会来这里,用工会消费券买新鲜农产品,“东西实惠新鲜,还能用券,太方便了!”
普惠超市采用“产地直采+超市销售”模式,深入24个乡镇(街道)收集本地优质农特产品信息,商品均来自周边乡镇,既保质量又降成本。运营近两年,已邀请清香园、诗仙阁酒、诗乡肥肠等50余家本地商家入驻,上架特色产品350余种,累计发放消费券2万余张。“平时工作忙,没时间赶集市,这里价格优惠、东西好。”从事家政行业的丁庆华常来“普惠超市”采购物品。
与普惠超市相伴的,是全市83个户外劳动者驿站。这些驿站为外卖员等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暖心服务,还开展送清凉、集体生日等活动;创新“驿站+”模式,投放书籍5000余册、举办读书分享会,将驿站打造成职工的精神“补给站”和技能“加油站”。
江油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服务还体现在身心健康的呵护上: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健康体检、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提供 “零负担”健康评估;针对女职工增设妇科常规检查,确保服务全面精准。与此同时,法律维权和技能培训也同步跟上,为28家新就业形态企业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组织企业劳资人员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常态化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建立技能培训机制,开展快递行业、电商培训,助力劳动者提升本领。
从创新就业中心孵化电商直播项目、带动四百余人家门口就业,到“1+N”政策体系与联合调解中心破解劳动争议痛点;从83个户外劳动者驿站提供歇脚纳凉的贴心服务,到普惠超市用直采模式与消费券传递民生暖意……江油以“精准对接需求、系统破解难题”为导向,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举措,织成了一张覆盖就业帮扶、权益维护、温情服务的“幸福网”,不仅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城市奔波中找到了归属感,更以民生温度激活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让“暖心巢”越筑越实,“成长路”越走越宽,持续筑牢着劳动者脚下的“幸福线”,为新时代民生保障工作写下了生动的江油注脚。
(刘煜/文 江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