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造”玉米收获机备受关注
“绵阳造”成亮点
绵阳本土企业研发的小型玉米收获机能适应山区丘区地形,解决大型农机“进不去”的痛点,当前已中试并量产,获云南、贵州、山东农户青睐,其微耕机、割草机也在迭代中
展示全链条能力
现场不仅有本土农机,还涵盖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油菜毯状苗、烘干中心、农机维修等全链条服务,以及绵阳吉峰农机的国内外先进设备(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呈现“农机T台秀”
绵阳农机化基础扎实
截至2024年,全市农机达59.38万台,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69.75%(超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安州区、江油市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行业发展新趋势
绵阳将重点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管护使用服务、农机支撑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农机技术人才五个方面的能力,推动更多的农业环节实现“机器换人”
□ 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文/图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10月31日,绵阳市2025年秋季农机示范推广现场培训活动举行,助力全市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
现场观摩时,记者注意到一款“绵阳造”玉米收获机,它个头不大,却能迅速准确地前进,所过之处,秸秆被粉碎,玉米被脱皮后收入“囊”中。“我们研发的这款玉米收获机,长约2米、宽0.7米、高1.2米,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农田,能到达大型农机到达不了的地方。”绵阳市朝育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初衷是深耕‘山丘智能农机’赛道,解决山区丘区耕作、收获面临的实际问题。”他还透露,该机器当前处于中试阶段,已经开始量产,受到了云南、贵州、山东等地不少农户的欢迎。此外,该公司的微耕机、割草机等也在加速迭代,希望能进一步解决丘区农户的生产痛点。

全市油菜机械化播种展示推广活动现场
一路观摩,仿佛欣赏一场大型“T台秀”,在这里,农机是主角。此外,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安州区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油菜毯状苗现场、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社会化服务超市以及机械化移栽和直播实操。
在绵阳吉峰农机有限公司,国内外先进设备在这里一应俱全,拖拉机、秸秆打捆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开沟犁、植保无人机等一系列农机整齐排列,大家直呼一饱眼福。
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全市拥有农机59.38万台,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7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安州区、江油市已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未来,绵阳将重点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管护使用服务、农机支撑本地特色农业产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农机技术人才五个方面的能力,推动更多的农业环节实现“机器换人”。
此外,本次培训还讲解了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相关政策、农机安全相关工作和农机产业发展规划。
记者手记>>>
在以往的采访中,农机身上的“沃得”“雷沃”等外来品牌标识早已司空见惯,而此次绵阳秋季农机示范推广活动,却让人惊喜地发现——绵阳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本土农机品牌。
从市场现状来看,农机设备的高售价将不少农户挡在门外,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成为主要购买方,多数农户只能通过租赁满足生产需求。这次活动中亮相的“绵阳造”玉米收获机,不仅填补了山区丘区农机作业的空白,更凭借相对亲民的价格,为农户直接购机提供了可能,有望打破这一市场僵局。
当然,农机研发之路并非坦途,周期漫长、效率偏低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但只要能涌现出更多如朝育机械这般敢于攻坚的本土企业,假以时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印着“绵阳”字样的农机,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