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届时,包括绵阳籍士兵在内的受阅官兵们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虽然与首都北京远隔千里,但绵阳人民的心跳与全国人民一样,随着天安门广场上那整齐响亮的正步声澎湃激昂。张雨杰、范良、刘雨航——近日,记者对参加阅兵活动的3名绵阳籍士兵的家属进行了采访,了解这些绵阳娃的成长故事和家国情怀。他们,不仅是家人的骄傲,更是属于绵阳的骄傲。
□ 记者 周钰 郑金容 安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雨杰
红色血脉赓续报国之志
“听说张雨杰要参加九三阅兵?”“这孩子真棒!”……8月29日,记者在游仙区石马镇见到张雨杰的父母,夫妻俩正与邻居聊天。
谈及张雨杰将参加九三阅兵活动,他的父亲张建兴满是骄傲。他告诉记者,“雨杰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战士。雨杰小的时候,总喜欢缠着他爷爷,听爷爷讲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他很崇拜他爷爷。”
在爷爷的感召下,2001年出生的张雨杰,在心中早就种下“成为一名军人”的种子。2020年8月,正在读大二的他,在父母的支持下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陆军战士。
张雨杰已经在部队度过了五年时间。“很早之前,他就说今年五一节要回家,我和他爸天天盼着,可临近五一节他打电话说不回来了,要在北京参加集训,忙得没时间通电话,我们才知道他要参加九三阅兵。”张雨杰的母亲张术琼回忆。得知这一喜讯全家人都很高兴,她第一时间对儿子说,“支持!只要是你的选择,爸妈都支持,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张雨杰参加九三阅兵的消息在邻里间传开了,大家都感到骄傲。每当大家称赞张雨杰时,张术琼也毫不吝啬对儿子的夸奖:“他真的从小就很懂事,做事踏实认真。”
说话间,张术琼拿出张雨杰的照片给记者看,她说:“前几天和他视频通话,问他累不累,他说,‘别人可以,你们的儿子表现也不会差’。”
“儿子参加九三阅兵,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到9月3日,我们一家人一定准时在电视机前守候观看。”张建兴说,“我还要去他爷爷的墓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范良
十年军旅书写青春荣光
战备训练三等功、“四有”优秀士兵、卫国戍边纪念章……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涪城区教育园区的范良家,客厅里电视柜上整齐摆放着红色荣誉证书,证书上的烫金字熠熠生辉——这是范良在十年军旅生涯里获得的荣誉,他母亲梁凤常常擦拭证书勋章并按年份排列。得知儿子入选阅兵人员时,梁凤眼角眉梢藏不住激动:“我儿子从小就懂事,在部队里也很努力、很优秀,真的为他骄傲。”
十年前,17岁的范良揣着对军营的向往申请入伍,奔赴祖国的大西北。十年里,他成长为一名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即使与父母电话视频联系时,他总先关心地问“妈,最近在做啥?”“爸,身体咋样?”
在梁凤眼里,儿子当兵后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第一次探亲假回家,拉着父母去逛街为父母添衣服;看见婆婆衣柜里的旧毛衣,马上就去商场挑了件新的;看见外公家冰箱坏了,立即就挑了一台漂亮又好用的新冰箱。梁凤笑着说:“儿子话不多,但他心里装着全家。”
梁凤还记得,有一年正月初六,她和儿子视频,屏幕那头是漫天的风雪,“儿子正在站岗,我看到他脚下,鞋子深深地陷在雪里。我看到儿子被风吹红的脸,忍不住哭了。”梁凤一边心疼儿子,又忍不住为他骄傲:“我儿子长大了,是一个男子汉,在保家卫国。”
十年间,范良两次主动申请戍边,和战友们巡逻在国境线上,守护着祖国边疆。
得知儿子即将踏上阅兵场的消息,梁凤又把儿子的荣誉证书拿出来擦了一遍。她高兴地说:“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参加阅兵,他都是我们眼里最优秀的兵,最让人骄傲的娃。”
刘雨航
信念坚定建功绿色军营
“儿子跟我说,参加阅兵是他一生的荣耀;我和他爸爸一直叮嘱他好好训练,为家乡争光。”日前,回想起半年前得知儿子刘雨航将参加九三阅兵的消息时,家住安州区桑枣镇的朱章菊依然难掩激动。
“贝娃子是我们村里走出来的骄傲!”谈及刘雨航的成长,桑枣镇上清村党总支书记杨进孝喊着他的小名,也是自豪满满。杨进孝回忆,2018年的一天,当时18岁的刘雨航找到村党总支,表明想参兵报效祖国的决心。如今刘雨航要参加阅兵的消息在全村传开后,大家都以他为荣,称赞他为家乡争了光。
刘雨航2000年出生于安州区桑枣镇上清村。2018年,刘雨航高中毕业后参军,在空军兰州某旅服役。这些年,他获得表彰的好消息频频传回家乡,父母感到欣慰。记者在他家看到,朱章菊将家里操持得干干净净,刘雨航常年不在家,但他的卧室依然打扫得一尘不染,“儿子不在身边,每当想他了就会过来打扫他的屋子,看看他穿过的军装。”
“参加阅兵训练以来,儿子和家里联系少了。”朱章菊了解孩子训练很辛苦。两个多月前,朱章菊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部受伤,为了不影响儿子训练,她一直隐瞒着。后来刘雨航得知母亲受伤的事,给母亲打来视频。“当时看着儿子脸颊上有两根细长的白印,我知道那是他训练中军帽带子留下的痕迹。”朱章菊让儿子不要担心,安心训练。
朱章菊知道,孩子和战友们顶烈日、战酷暑,训练里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完美。每次电话里,他总说“不辛苦”。“我们为他这份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到欣慰。”朱章菊告诉记者,9月3日,一定邀约亲戚朋友来家里,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儿子在阅兵场上的英姿。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