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九绵通衢贯西蜀 大道出川向未来
发稿时间:2025-09-30 09:1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脚下,是秦蜀古道千年沧桑;眼前,是钢桥隧道穿云破雾。9月29日12时,九绵高速全线建成通车试运行。这条全长245.809公里、桥隧比超八成的高速公路,结束了平武、北川、九寨沟三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成为四川北上甘青、西联丝绸之路的又一动脉。 绵延三千里,纵横三千年。从“蜀道难”到“蜀道畅”,新时代筑路人以智慧与汗水,续写着一部跨越天堑、贯通古今的壮丽史诗。


  原标题:九绵通衢贯西蜀 大道出川向未来

  —— 写在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之际

九绵高速平武县平武枢纽互通  蜀道集团供图



  脚下,是秦蜀古道千年沧桑;眼前,是钢桥隧道穿云破雾。9月29日12时,九绵高速全线建成通车试运行。这条全长245.809公里、桥隧比超八成的高速公路,结束了平武、北川、九寨沟三县不通高速的历史,成为四川北上甘青、西联丝绸之路的又一动脉。

  绵延三千里,纵横三千年。从“蜀道难”到“蜀道畅”,新时代筑路人以智慧与汗水,续写着一部跨越天堑、贯通古今的壮丽史诗。

九绵高速木座服务区。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绿色之路

  与青山共生 与自然共赢

  蜀道之难,古已有之;蜀道之绿,今更胜昔。

  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条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项目,九绵高速自规划设计之初,便将生态优先深植基因。项目穿越六大生态敏感区,其中97公里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地带。

  “我们要把公路轻轻放进大自然,让工程与生态和谐共生。”蜀道集团公路设计院公司一分院副院长周海波说。

  控制性工程白马隧道,全长13公里。这里地处龙门山与虎牙断裂带交会处,Ⅴ级围岩占比97%,最大埋深1092米。

  岩体以碳质板岩和炭质千枚岩为主,“像‘豆腐’一样,用手轻轻一掰就碎了。”总工程师李小勇大学毕业即入川,他从业十六年,其中有近一半时间都花在了白马隧道上。他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为生态让路!”

  困难当前,倒逼创新。李小勇团队首创“强超前、快支护、紧步距”的“三道拱”支护工艺,引入蜀道集团“川隧大模型”智能系统,月进尺从30-40米提至70-90米,实现“点穴式”精准施工。

  放眼全线,绿色匠心处处可见——

  全线有28座隧道推广了“零开挖”进洞技术,福隆隧道通过斜井施工避免数万平方米植被破坏,最大限度保护水生生态;大熊猫国家公园段桥隧比高达95%,仅占用公园面积0.027%,并同步完成栖息地修复400公顷,为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九绵高速将弃渣场从83处优化至19处,节约土地3700余亩。实践证明:重大工程与生态保护可以共生共荣。仅白马隧道就产生国家级QC成果1项、省级QC成果5项。不仅保障了九绵高速的顺利建设,更为世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

  如今,驰骋在九绵高速上,但见隧道隐于山、桥梁融于水,服务区光伏熠熠、边坡复绿如织,它不仅是工程的胜利,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

  振兴之路

  天路叩心扉 乡村焕新颜

  路通则人通,人通则财通。九绵高速的通车,为沿线乡村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平武白马乡亚者造祖村,村民格桑正在打包新采的蜂蜜,笑容淳朴温暖。“以前出山靠人背马驮,再好的蜜也卖不出价钱。现在高速通了,早晨采蜜,中午发往全国,这是我们祖辈想都不敢想的事!”

  全线18个互通立交如同珍珠般串联起98个行政村,彻底破解了乡村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以平武段为例,通车前年均车流量仅93.9万车次,通车后首年便飙升至207万车次,增长率达120%。“要想富,先修路”的朴素道理再次被时代印证。

  产业借路起飞,乡村振兴迎来新机遇。平武中药材、茶叶、蜂蜜借力高速走出深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亿元;民宿从零星数家发展至200余处,亚者造祖村农特产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青山绿水间铺展。

  “山货”成“金货”,“深山”变“热土”,发展的温度可触可感。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收费站的本地收费员杨丽平亲眼见证着家乡巨变,“木耳、药材出得去,游客进得来,家乡真的变了。”

  一条路带来的,不仅是物资的流通,更是人才的回归和文化的焕新。在木座服务区,白马非遗传承人正在展演曹盖雕刻、花腰带制作。“这里不仅是服务区,更是文化窗口。”服务区负责人说,暑期日均人流量破万,旅游商品收入占比显着提升。

  建设期间,九绵高速年均吸纳用工2.3万人次;通车后,新增服务区管理、景区运营、民宿服务等岗位500余个。依托生态优势,平武还选聘了1607名当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年人均增收8000元;培养138名生态导赏员,带动增收超40万元,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致富。

  从“交通线”到“产文旅融合带”,从“打通最后一公里”到“赋能每一个人”,九绵高速为沿线群众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岗位,更是希望。

  开放之路

  通衢连西蜀 格局自此宽

  道路的延伸,意味着视野的拓展与格局的打开。九绵高速的全线贯通,不仅改变了沿线群众的日常生活,更重塑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

  从张家坪枢纽极目远眺,车辆川流不息,路网四通八达。在这里,九绵高速与G5京昆高速、G93成渝环线高速交汇,打通了绵阳西向出川的交通大动脉,进一步连接甘肃、青海,拓展了对外通道。

  “这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种格局之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康孝先表示,九绵高速使绵阳成为四川省首个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公里的地级市,彻底结束了平武、北川、九寨沟三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这条通道向西连接甘肃、青海、新疆,形成新的高速公路出川大动脉,对四川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大九寨交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具有关键作用。”

  时空距离的压缩带来发展机遇的倍增。成都至九寨沟的车程从8小时缩短至4小时,绵阳至九寨沟仅需3小时,物流成本显着降低,平武、江油、北川等地农产品实现当日直达全国,为沿线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旅游产业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自2023年12月29日九绵高速江油至平武段通车以来,江油、北川、平武三地旅游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2025年清明至端午假期,平武接待游客53万人次,旅游收入3427万元,同比增长超300%。

  文化在路上传承,故事在途中讲述。白马王朗服务区,白马舞团表演传统歌舞,白羽冠帽、羊皮鼓声再现“火塘边的记忆”;江油服务区融入李白诗意,数字光影营造盛唐气象;平武出口以“大熊猫”造型点睛,与“天下大熊猫第一县”美誉相映成趣。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让九绵高速成为一条承载历史、通向未来的文化长廊。

  从技术攻坚到生态保护,从乡村振兴到区域协同,这条蜿蜒245.809公里的“云端天路”,必将成为绵阳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纽带,为绵阳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书写新时代“蜀道通”的崭新篇章。(记者 郭若雪 唐舒琪 彭紫薇 宋德平)

  九绵高速建设大事记

  2016年4月29日

  九绵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白马隧道正式下发开工令。

  2016年9月19日

  四川省高速公路项目集中开工动员活动在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和凉山州五地同时举行,绵阳分会场在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高速公路(简称“九绵高速”)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互通举行。

  2017年1月11日

  九绵高速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交通运输部全国第二批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名单。

  2018年2月1日

  九绵高速LJ1-LJ7合同段、LJ10-LJ24合同段、LJ32-LJ33合同段正式下发开工令。

  2019年5月16日

  九绵高速LJ9合同段白马河大桥右幅顺利贯通。

  2019年9月18日

  九绵高速LJ4合同段下甘座隧道右洞顺利贯通。

  2021年1月1日零时

  九绵高速青莲互通至张家坪枢纽互通13.871公里正式开通运行。

  2021年12月17日12时

  九绵高速太平收费站开通运行,青莲互通至太平互通段正式并网通车。

  2022年12月30日12时

  九绵高速公路平武互通至白马互通66公里建成通车。

  2023年12月29日

  九绵高速江油太平互通至平武互通76公里和阿坝州境内柴门关互通至甲勿海互通41公里建成通车,累计建成通车206公里。

  2024年12月12日

  九绵高速白马隧道双幅顺利贯通。

  2024年12月30日

  九绵高速白马至王朗段通车运营。

  2025年5月12日

  九绵高速蒲南隧道双幅顺利贯通。

  2025年9月3日

  九绵高速全线沥青铺筑完成。

  2025年9月29日12时

  九绵高速全线建成通车试运行。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