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三台
【三台】让废秸秆变身“金宝贝”
发稿时间:2025-09-30 09:5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9月24日,全省秸秆饲料高值化利用交流活动在农业大县三台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秸秆高值化利用大计,共推畜牧业提质增效。与会人员深入三台县多个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考察交流,对三台推进秸秆饲料化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原标题:科技赋能,“秸”尽所能 ——

  三台让废秸秆变身“金宝贝”

玉米秸秆粉碎加工



  9月24日,全省秸秆饲料高值化利用交流活动在农业大县三台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秸秆高值化利用大计,共推畜牧业提质增效。与会人员深入三台县多个秸秆综合利用现场考察交流,对三台推进秸秆饲料化的创新实践和显着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三台县耕地面积达154万亩,年产秸秆94万吨,可收集量81万吨。“过去秸秆处置是难题,现在却成了香饽饽。”三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6.75%,其中秸秆“离田”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0.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7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背后,是三台县紧紧围绕农业绿色低碳和畜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向绿色化、低碳化、高值化转型的不懈努力。

  

全省秸秆饲料高值化利用交流活动

  全链贯通

  三级收储体系盘活秸秆资源

  位于潼川镇的一犇牧业有限公司的秸秆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中,秸秆经过粉碎、发酵、加工等工序,变成一头头肉牛的“营养餐”。总经理景琦颖抓起一把刚刚加工完成的秸秆饲料介绍:“我们常年存栏肉牛3000余头,2024年出栏肉牛2000余头、交易犊牛19000头,年产值1.3亿元。”

  在这里,秸秆的旅程堪称一场“变形记”。田间收集的秸秆经过加工后成为饲料,养殖产生的粪污通过发酵床技术变废为宝,最终还田完成生态循环。“从收储点送进来的秸秆经过精细处理加工后变成牛羊饲料。”景琦颖指着远处的养殖区介绍道,“建成两个秸秆饲料加工车间,年加工饲草料11000吨,不仅满足自有基地需求,还供应给合作养殖户。”

  为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三台出台《三台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为秸秆饲料高值化利用主体提供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依托秸秆综合利用、粮改饲、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支持8个万吨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主体提质扩能,45个养殖主体配套秸秆饲料化加工设备。按20元/吨标准对镇乡收储秸秆给予奖励补贴,对规模以上主体整合各级项目给予40-50元/吨的收储运补贴。

一犇牧业有限公司养牛场一角

  据了解,该县按照“片区有加工基地、乡镇有收储站、村社有临储点”布局,建成三级收储运用体系,涵盖规模以上加工基地79个、镇乡收储站60个、临储点100余个。积极推动收储体系优化升级,为前端收储单元配套打捆和运输等装备,并盘活学校等闲置资产加密站点布局,有效缓解收储能力不均问题。

  灵兴镇凯亿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寇永江介绍,通过实行“三统一”管理模式,即分片分区收集、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出售,该公司在周边5个乡镇建立加盟生产点,搭建秸秆收储运全程服务平台,年产青贮等饲料2万吨以上,有效盘活农村秸秆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与农户签订定向种植协议,引导农户按照“粮改饲”要求调整种植方式,使农户每亩增产增收300余元。“在秸秆收储环节,我们每吨收购价较市场价高20元,直接提升农户的秸秆售卖收益。”寇永江说。

  据了解,立足全县肉牛羊产业基础,三台县储备了肉牛羊新(改、扩)建项目35个,目前启动建设10个,2026年将新增产能7000余头。鼓励秸秆加工主体长期为养殖基地提供草料,部分养殖基地实现自购设备、自主加工,逐步形成“农作物-秸秆饲料-畜禽-农作物”的绿色循环模式。

  在一犇牧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川牛娃火锅连锁店的图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打造的品牌,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实现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景琦颖自豪地说。

打包好的秸秆饲料

  多方联动  科技创新驱动高值转化

  走进凯亿吉公司,科技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生产车间里,自主研发的夹料机、多功能圆盘秸秆粉碎揉丝机正在作业,玉米秸秆经过加工变成优质的青贮饲料。

  “我们与四川农业大学共建饲草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发表的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寇永江说。在该公司展示墙上,发明专利证书格外醒目——麦冬苗清洗装置、秸秆加工设备等多项专利彰显企业的创新实力。

  近年来,三台县通过与省、市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推广秸秆微生物发酵、酶解、颗粒化膨化等提质增效技术,提升秸秆饲料蛋白含量、适口性等,院校陆续为全县培养秸秆饲料化实用人才200余人。

  同时,围绕全省“8+3”秸秆饲料高值化产业布局,积极申报并推进全省首个秸秆蛋白+能量饲料高值化利用试点。项目由县国有平台公司投建,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秸秆蛋白和能量饲料2万吨。

  “依托试点项目计划搭建生物合成(秸秆)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高端人才常态化入驻。”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三台还谋划了5万吨秸秆生物质颗粒、12万吨秸秆生产天然气等项目,可实现全类型秸秆高值开发。

  在刘营镇隆豪农业有限公司,秸秆加工车间机器轰鸣,秸秆经过粉碎、窖贮、厌氧发酵等工艺,变成优质的青贮饲料。公司销售部经理李向林介绍,企业与西南科技大学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聚焦秸秆青贮技术优化与营养提升,成功研发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通过我们的工艺,饲料粗蛋白含量稳定在9.3%、淀粉30.9%、干物质26.3%,显着提升畜牧饲料营养品质。”李向林说。

  同时,该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核心,联合三台县秸秆牧草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科学布局加工点,生产青贮饲料远销云、贵、陕、甘等地,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

  截至目前,三台已建成规模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主体71个,占全县综合利用主体总量89%,年可处理秸秆30余万吨,产值达1.6亿余元。支持隆豪、凯亿吉等企业开展秸秆饲料精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技术探索,推动秸秆由“基础饲料”向“功能饲料”转型升级。

  从“废弃物”到“资源”,从“简单处理”到“高值利用”,三台县以其创新实践,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科技赋能正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秸秆高值化利用的创新之路,正在脚下延伸。(刘玉明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