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心共筑家园梦 民族团结花正红
——北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绘就各民族共富共美新图景
风光秀美的石椅村 四川日报 华小峰 摄
果香满园,凝结着共同奋斗的甘甜;羌歌悠扬,唱响了团结奋进的旋律。走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北川,处处能触摸到民族同心的温度,感受到发展奋进的活力:在神木寨村,各族群众围坐畅谈,守望相助的深情厚谊在欢声笑语中流淌;在石椅村,游客盈门的民宿里,农文旅融合的蓬勃脉动强劲有力;在幼儿园,孩子们清澈眼眸中,“五个认同” 的种子悄然萌芽;在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现场,民族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在盛典中熠熠生辉……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北川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独具特色的“北川样板”,正以其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成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好样子”,书写着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石椅村枇杷节上,村民载歌载舞庆丰收。
同心共浇团结花 团结氛围充盈于行
民族团结,如嘉木生长,非一日之功,需要阳光雨露的持续滋养。北川将思想引领作为根本,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成为社会肌理中最深厚的底色。
在通泉镇神木寨村,一场别开生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台上,宣讲员结合北川这些年的发展变化,讲述着“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的道理。台下,身着各族服装的群众频频点头肯定。一位名叫肖志蓉的羌族大姐对记者说:“我们村红脆李长得好,羌绣卖得俏,各族群众互相帮衬,日子越过越红火哦!”
在桃龙藏族乡,“同运动·一家亲”乡村趣味运动会已成为年度盛会。运动会邀请各族群众代表齐聚,通过民俗文化展演、插秧比拼等特色活动,既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风采,又让不同民族的群众在互动中相识相知,深化情感认同与身份认同,推动民族间互交互融。“我们乡是多民族聚居地,生活着汉族、羌族、藏族、回族等14个民族。”桃龙藏族乡相关负责人介绍,乡里始终以群众需求为核心,近年来,已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先进典型故事分享、农技培训、爱心义诊等多样化活动50余场次。这些活动不仅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平台,更持续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节节攀升。
在北川,民族团结的元素随处可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园”主题公园成为群众喜爱的“打卡地”;“同心隧道”“民族团结花盛开”等雕塑群静静诉说着团结的故事;《民族画报》上的北川专刊、央视镜头里的北川故事……都如同细雨般滋润着各民族儿女的心,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安昌幼儿园开展“凝聚民族力量 闪耀多彩童年”文体展演活动
同心共铸小康梦 产业发展惠及于民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北川坚定“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太开心了,今年分红比去年还多。”今年初,石椅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现场人头攒动,气氛比过年还热闹。村民陈大爷拿着刚领到的厚厚一沓分红款,脸上笑开了花,“去年村里游客多,自家民宿和枇杷园收入都不错,加上分红,日子更有奔头了!”
石椅村,这个被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点赞“是一个很好的样子”的羌寨,探索“村集体+合作社”模式,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发展枇杷、苔子茶基地2000余亩,注册“云上石椅”品牌,培育农家乐、特色民宿。2024年,石椅村人均年收入突破8万元,村集体经济达147万元,年接待游客超4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00万元,相比3年前,人均年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24年,石椅村村民委员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北川各族儿女的幸福图景,一点点勾勒描绘,一步步变为现实。在禹里镇,北川羌珍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腊肉香气扑鼻而来。企业负责人唐滢莲正检查着新一批腊肉的成色。从当年靠着20头生猪做起腊肉生意,到如今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她的秘诀不仅是坚持古法工艺,更是与乡亲们紧密相连的“代养模式”。
“公司提供仔猪,农户代养,达标后我们付代养费,或者高价回收。”唐滢莲介绍,这套模式已带动6个偏远乡镇102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村民王明红与羌珍公司合作代养后,年收入达24万元。“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唐滢莲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北川产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北川,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实现增收的例子还有很多。“点亮羌山”太阳能路灯项目、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药材基地等无一不呈现出北川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桃龙藏族乡开展“同运动·一家亲”乡村趣味运动会
同心共谱进步曲 和谐家园美美与共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年来,北川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融入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
在安昌幼儿园,这里不仅是儿童乐园,更是民族团结的实践基地。每个班代表一个民族,孩子们在“民族文化周”里体验不同民族的风俗,在“童心共筑民族情”活动中与家长共绘民族图腾。安昌幼儿园还与周边7所幼儿园结成共同体联盟,形成了“银发先锋领航、家长深度参与、师幼共学共长”的协同育人格局。
“文明实践龙门阵摆起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宣讲活动走进永昌镇
牧歌悠扬、奶茶飘香。民族团结的乐章,不仅奏响在北川境内,也回荡在雪域高原。在阿坝州红原县,北川结对帮扶干部唐洪健和同事们正忙着为当地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前我们守着蓝天、草原和牦牛,却不知道怎么把客人留下来。”红原县虎头山民族风情村的经营户梁恩国感慨,“现在北川带来了专业培训,对于如何讲好藏族文化、推广特色藏餐,我们心里有了底!”据介绍,北川将自身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成功经验倾囊相授,通过“万人上红原”项目,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000万元。这种跨越地域的帮扶与合作,正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同进步的生动体现。
石椅村通过“尔姆孜巴”议事平台实现民主协商;永昌派出所用真情化解矛盾,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县税务局打造“禹贡”文化品牌,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日益完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永昌河的波浪,日夜吟唱着团结奋进的壮歌;九皇山的奇景,默默见证着携手同行的足迹。思想的根基深植,发展的果实共享,情感的纽带紧固,在北川这片升腾着希望的热土上,各族儿女心手相牵,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写下了生动注脚。未来,北川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探索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让各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杨国华 记者 唐舒琪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