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太平镇大荍村水稻收割现场
工作人员通过绵阳农服平台查看农机情况
□ 江油融媒 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文/图
近日,江油市太平镇大荍村的一块稻田里,农机手吴勇正驾驶着一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同时,收割机的位置、动态等数据也实时传输到了绵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简称“绵阳农服平台”)上,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市级部门相关管理员通过后台就可以查看农机状态。
吴勇告诉记者,农机点火启动的同时,安装在农机上的相关监测终端也会打开。“我们在作业的时候,借助这个系统,可以相对精准地计算一块田实际作业了多大面积,便于和农户结算费用。”吴勇说。
除了农机手,这套系统对于合作社这样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体有什么好处?“你看,刚刚我们这台机子的轨迹和上面摄像头拍摄的最新图像就在这上面。”江油市桃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欢欢打开了手机里的绵阳农服管家APP向记者展示,据她介绍,“通过这个平台,能看到机具具体作业位置,方便就近安排机具。同时,还能及时了解每天的作业量,掌握机手的作业能力,为科学分配作业力量提供帮助,尤其是为大户提供服务时,能更好地调配服务机组,有效保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据了解,江油市桃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农机具190余套,包含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全已配备了相关监测终端。
该农机专合社只是绵阳农机信息化的一个缩影。2018年,绵阳被纳入全省唯一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市,以此为契机,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我市启动建设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并于2021年投入试运行,2022年全面投入使用。
期间,江油积极响应,系统作业监测终端的安装和数据接入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制定了针对大中型农机具安装远程作业监测终端的补贴政策,调动农机合作社积极性。“目前,江油全市所有农机合作社共960余台套作业机具已全部安装了监测终端,政府补贴金额达50余万元。”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恒介绍道。
江油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太奎则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用好现有平台,结合实际需求,增加农机作业(包括全程托管)供需信息发布、服务质量评价等功能,为老百姓足不出户种好粮提供全程服务。
整个绵阳农服平台,已集成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供销合作社、行业协会、综合服务中心在内的多元社会化服务主体队伍,服务主体和联农带农的服务市场不断壮大,有效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度融合,着力解决小农户面临的对接市场困难、装备技术应用不足、分散经营等问题,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当前,全市服务主体已上传绵阳农服平台作业数据1795.82万亩次;已安装物联网终端监测设备的农机具数达8455台(套),较2022年增加3135台(套),数量居全省第一;绵阳农服平台开设的PC端和APP端登录访问量超600万人次。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