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梓潼
【梓潼】探索“三条路径”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发稿时间:2025-11-05 08:49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今年以来,梓潼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在一体化发展、县乡协同、资源联动路径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1+3+N”“梓潼模式”走深走实,有效破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和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医务人员有效整合与“双下沉”,基层服务能力和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医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 杨奎 李敏 记者 刘晓东 文/图

  探索“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梓潼县立足县情打造“1+3+N”全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1即县总医院、3即3家县级医疗机构、N即16家乡镇卫生院),总医院实行“十个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

宝石乡卫生院开展义诊服务

  立足医共体人、财、物、事、绩高度统一,与组织部、编办等相关部门会商“一金三池”建设,试行医保基金总额、基本公卫经费“双打包”支付政策,新建医务人员在医共体成员单位间自由流动机制,新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薪酬制度,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分配。2024年,1.89 万人签约两病患者“医保服务包”,使用医保资金1175.16万元;储备医共体建设干部20余名,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标排名全市前列。

  坚持“专科设置精细化、人员组成团队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思路,县人民医院加快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县中医院加快建设全县中医保健中心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加快建设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妇女儿童保健及康复基地,文昌等16所乡镇卫生院各展所长、错位发展,193个村卫生室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网底”,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基层问诊活动

  探索“县乡协同”新路径

  近日,长卿镇卫生院门口一大早就排起长队,据了解,当天是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集中体检的一天。

  “今年的体检人数相比以往增加约10%,但是体检天数却缩短很多,这得益于梓潼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影像中心的运行,老年人体检部分检查可直接通过医共体信息平台上传至区域影像中心,由上级医疗机构相关医师实时阅片、同步反馈结果,效率大大提升。”该院院长张国春表示。

基层急诊急救实训现场

  近年来,梓潼县先后投资3.2亿元分五期建设县总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项目,目前医学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已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联通;加强基础建设和重点学科发展,县总医院主动与省市三甲医院开展学科共建等对接,导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已有5名专家在县总医院常态化驻守指导。

  以县带乡,梓潼县在各乡镇卫生院设立“县级专家门诊”“联合病房”,分批次选派27名学科带头人、骨干医生定期送医下乡、长期坐诊带教;县级医疗机构常年派驻30名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下沉支援乡镇卫生院;通过“下+上”培养与“长+短”管理相结合,安排 50余名乡(镇)骨干医生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中医适宜技术、院前急救等;投入2100余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人次分别增长6.06 %、19.13%。

口腔健康检查走进敬老院

  启动医共体双向转诊(含远程会诊)系统建设,优化转诊流程,打通医共体内专家专科号源、床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联动;分别在县级医疗机构设立医共体转诊接待中心,建立医共体内人员、技术、管理等下沉常态机制,实现成员单位治疗处方自由流动,上下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协同联动。

  探索“资源联动”新路径

  “王大爷,平时要多注意饮食,控油、控盐,按时来测血糖、量血压,您若记不住定期随访的时间,我们工作人员提前给您打电话。”这是发生在梓潼县石牛镇中心卫生院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一幕场景。

石牛镇卫生院慢性病一体化门诊

  “我们打破传统门诊服务模式,推行‘三区四环’服务新模式,将门诊划分为诊前服务区、诊中服务区和诊后管理区三大功能区域,建立‘测量-问询-告知-指导’的诊前服务闭环、‘评估-筛查-诊治-预约’的诊中服务闭环、‘核实-整理-提醒-宣教’的诊后服务闭环,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 。”石牛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白勇说。

  梓潼县投资2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新建慢病管理系统,县总院指导乡镇依托慢病门诊同步建立县域慢病健康管理体系,对35岁及以上人群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五种重要慢性病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化。

医院推拿师进行小儿推拿操作

  组建总医院医学影像、临床检验、心电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诊疗服务统一化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资金成本、交通成本、时间成本;统一医共体1031个品种、1217个品规用药目录,实现县乡村用药种类衔接,医共体门诊、住院均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3.99 %、2.53 %;推进全县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分区分期组织16所乡镇卫生院参加总医院急诊急救实训,参训率和通过率100%,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赢得了“黄金时间”。

  积极推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完善疾病预防、监测报告、筛查干预、诊疗护理、随访康复等医共体公共卫生责任清单,通过信息化整合居民健康、疾病、运动、饮食等全生命周期的各类健康数据,完成更加全面电子健康“画像”;组建“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士+乡村医生”的医防融合家庭医生团队122个,实现了医防医养融合化。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