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绵阳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进化”
发稿时间:2025-09-09 09:09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从“好玩、好看”走向“实用、好用”

  绵阳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进化”

长虹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 视觉绵阳资料图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台来自绵阳的优理奇机器人灵活舞动双臂,煮粉、舀汤、配料、调味,不过片刻,一碗热气腾腾、地道的绵阳米粉便新鲜出炉。

  几乎同一时间,成都某养老院中,身形流畅的“绵阳造”人形机器人“夸父-MY”正以柔和而精准的动作,带领老人们舒展身体、练习太极拳。

  从当好大会“服务员”,到养老院“温情陪伴”,绵阳机器人从“好玩、好看”走向“实用、好用”,也在各领域频频“出圈”。这背后是绵阳提早布局、稳扎稳打,让机器人“产业高地”加速迈进“人机协同样板间”。

  

  见广度  机器人应用多点开花

  近日,在绵阳市骨科医院手术室内,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位膝骨关节炎患者完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次日患者便在医生指导下顺利下床行走,为川西北地区关节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选择。

  该院副院长、主刀医生邹宏介绍,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化”和“个性化”,可减少组织创伤、缩小手术切口、降低出血量,并实现更接近患者生理状态的关节力线重建。

  医疗场景之外,可以看到绵阳这座城市的机器人产业能见度正持续提升,越来越多机器人不再是冰冷的机械,而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推动力——

  在制造一线,A2-W通用具身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个机器人“工厂作业直播”,实现14秒搬运15公斤箱子、3小时零失误运行;

  在国家级实战地震救援演习中,五八机器人旗下的3.0版应急搜救四足机器人全地形通行、红外生命探测,代替人类深入险境;

  推开写字楼大门,它人清洁机器人正灵活穿行于办公场所,自主避障、动态调度、自动加注清水、自动排污,稳步完成清洁工作……

  应用场景不断扩容的背后,是绵阳机器人产业链的厚积薄发。绵阳以打造标杆示范场景为牵引,发布9批次76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清单,促成警用机器狗、机器人文明劝导员等50余个场景落地投用,“高精密产品智能视觉检测解决方案”等2个案例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成功获批“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国家级试点。

  伴随着技术日新月异,机器人产业加快提“智”向新。“我们既要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与场景开放,也要持续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用好即将出台的《绵阳市支持特色产业新赛道突破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强整零对接、技术对接、产融对接、场景对接,推进机器人样机试制、中试验证、迭代升级、示范应用。

  有深度  机器人产业全链跃升

  从一个案例切入,能窥见绵阳在机器人产业上的“发力点”:在富临精工工业仿生机器人智能电关节中试中心,最新研发的机器人电关节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头、肩、肘、腕、腰等关节,还可以应用在机器狗上。

  关节,堪称人形机器人的“运动之魂”,直接决定其动作的灵活与精准。“目前国内机器人电关节研发企业大多仍处起步阶段,尚未实现真正大规模量产。”富临精工发展管理部战略规划经理刘健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与生产投入,力争早日实现单臂负载突破10公斤甚至20公斤。

  作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主要承载地,绵阳将机器人产业明确列为“587”产业体系中七大新赛道之一,坚持“圈链思维”,持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强链补链,围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等作出系统部署,面向行业前沿领域、重点环节,推出应用支持政策,打通产学研用。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让一个个点上的突破有力增强了链上的韧性——

  一方面,绵阳编制印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全景、机器人产业图谱,加速培育天链等链主企业,吸引关键上游配套企业扎根,形成了从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到多元化场景应用的完整闭环。

  另一方面,绵阳加快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按照“1+2+N”模式,创新打造一个创新中心、两个集中训练基地、N个多元化末端一线应用场景,加速推动机器人产品从技术验证迈向实际应用。

  场景边界不断拓宽,绵阳机器人产业链加速“进化”。从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到系统集成与应用场景,绵阳已构建了一个链条完整、生态优越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全市79家机器人企业2024年产值已突破25亿元,今年有望冲击30亿元大关。(记者 彭紫薇 郭若雪)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