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市新传中心全媒评论员
文旅市场主体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文旅市场主体,目的就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
绵阳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荣登中文音乐剧票房榜第一名的《将进酒》、暑期大火的实景剧《宝莲灯·仙海奇缘》……背后都有绵阳文化企业的身影。产品火爆出圈的同时也要看到,全市文旅市场主体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旅集团。
一个产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当文旅发展的困局亟待破解,效益要进一步提高,出路在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健全文旅市场主体梯度引育机制,做强重点骨干文旅企业,大力培育中小文旅企业,建立文旅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文旅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需要优化配置“人、地、钱”等关键要素,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完善文旅用地保障机制,打造高素质文旅人才队伍。
供给与需求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体两面,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当前,旅游正从单纯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变,以“文旅+百业”的跨界互动不断创新场景、重构业态,激发出更多消费潜力。今年以来,我市在精准培强市场主体上用力,相继出台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支持连锁经济发展、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但也存在消费场景不够丰富、消费业态较为单一、“高人气低消费”等问题。
当下,文旅消费潜力挖掘仍有较大空间。要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推动文旅消费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互促进、动态平衡。在扩大供给方面,要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票根经济、会展经济、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建设一批沉浸式旅游购物体验专区。拓展新型文旅消费业态,释放演艺经济活力,培育赛事消费增长点和科技消费新业态,促进低空旅游创新发展。在提升需求方面,要开展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制定文旅消费惠民措施,持续发放文旅消费券,探索跨区域、跨景区、跨门店文旅消费组合优惠新模式。
市场主体活,则文旅市场活,市场主体强,则文旅产业强。只有当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以需求牵引供给,以适销对路的供给满足需求、甚至引领需求,才能更好赢得游客、赢得市场。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