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落实新课标理念,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近日,绵阳市德政街小学组织数学教师团队赴重庆参加了以“名师引领促成长,学思践悟启新程”为主题的“第二十届名师优课——新课标视域下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培训聚焦"国数课"创新实践,搭建与全国教育专家对话平台,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德政街小学教师深度观摩华应龙、储冬生、鄢晓钦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与专题报告。从《中国脊梁》的思政融合到《探问百星飞天》的数据家国情怀,从《“数”说哪吒》的传统文化浸润到《干支纪年法》的跨学科探索,每堂课都彰显“国数课”的独特育人价值。教师们全程专注记录,围绕课程设计、思政融合等维度展开热烈研讨。
向春林老师表示,此次学习为教学实践开启新视角。未来将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融合古代数学典籍、现代科技成就等素材,设计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社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让爱国情怀在理性思维培养中自然生长。
李竹雪老师表示,鄢晓钦老师《数说重庆山火》中“没结果是最好的结果”这句话令人深思。数学教学应摒弃结果焦虑,重视探究过程的价值。初步估算虽难精确却培养全局观,无解问题反而可能催生新工具,这正是数学教育的深层魅力。
雷丽老师表示,华应龙老师《中国脊梁》以科学家年龄差计算为切入点,通过限时心算、算法探究、错题修正三个环节,在"科学家如何用数学解题"的情境中,巧妙融合科学精神与数理逻辑,构建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育人桥梁。
周苗老师提出,初识"国数课"深感震撼。这种以数学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需教师具备跨学科视野与深厚文化积淀。华应龙老师"祖国需要,我们就去教"的教育情怀,将成为我终身追求的教育境界。
熊婉欣老师表示,“国数课”创新践行新课标要求,将数学教学与爱国教育有机融合。教学素材可源于历史事件、山河地理等,通过精心设计让数字承载文化意蕴,呈现既有学科深度又具育人温度的课堂。
马宪语老师提到,此次培训实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从《数说哪吒》的趣味搭配到《干支纪年法》的文化解码,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堂应是知识传递、文化传承与价值塑造的三维融合,这正是“国数课”的精髓所在。
教育之路永无止境。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学校将持续推动"国数课"理念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助力学生以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以家国情怀担当未来。教育是向美而行的遇见,成长是永不停歇的远航,德政街小学教育人始终步履坚定,行走在育人探索的道路上。
(马宪语 黄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