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教学生操作灭火侦查机器人
绵阳新闻网讯 “快看!机器人能自己冲进火场!”随着孩子们的惊呼,一台红色的灭火侦查机器人灵巧地穿越障碍,机械臂精准喷出水柱,瞬间扑灭模拟火点。
近日,在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火炬第一小学操场上,一场融合科技与实战的消防安全教育课正在上演。在这场由市应急管理局指导,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绵阳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主办的绵阳市“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中,全校千余名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防灾的硬核技能。
“这是最新配备的水陆两用救援飞翼,遥控距离达800米,30秒就能抵达溺水者身边。”消防员手持形似冲浪板的装备向师生演示。在活动现场,绵阳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带来了多款高精尖装备: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的灭火侦查机器人、能穿透浓烟的生命探测仪、可破拆钢筋的液压扩张器……
“这些装备就像超级英雄的战甲!”孩子们围着装备不断提问,消防员们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技原理。
“弯腰低姿、湿巾捂口鼻,注意承重墙位置!”在模拟烟雾逃生中,消防员手把手教授火场逃生要领。此前,全校师生刚完成地震避险双科目演练。随着警报响起,孩子们迅速完成课桌下“黄金三角”避震,随后用课本护头、沿荧光疏散标识在规定时间内全员撤离。这种“理论+实操”的模式,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可感可触。
“为什么这件消防服不怕火?”面对提问,消防员告诉孩子们,避火服里面有多达十余层特殊材料,能抵抗800℃高温。在装备体验区,一名学生拎了拎重达20公斤的灭火服,感叹道:“消防员叔叔穿着这个还要救人,太不容易了!”
“当防毒面具变成可触摸的教具,安全教育自然入脑入心。”绵阳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王茗表示,本次活动以“科技展示+情景教学”的模式,让安全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席祥萍 记者 唐甜 文/图)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