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涪城
【涪城】“温暖人社”写实民生大文章
发稿时间:2025-11-18 09:40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初冬清晨,暖阳洒进涪城区吴家镇广福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魏女士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轻点手机屏幕,几分钟就完成了社保业务办理。

  

 

  涪城区智能招聘大厅。

  

 

  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工作。

  

 

  “一站式”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涪城区人社医保综合服务大厅。

  初冬清晨,暖阳洒进涪城区吴家镇广福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民魏女士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轻点手机屏幕,几分钟就完成了社保业务办理。

  “以前办这个事,得起个大早赶车进城,耗上大半天。现在村里就能办,手机上也能办,太巴适了!”魏女士的笑容,是涪城区人社局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人社服务向基层延伸最生动的注脚。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门办”到“一窗办”,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正在涪城这片热土上温暖上演。

  □ 记者 尹秦 涪城区人社局供图

  沉下去,托起民生“大服务”——建好便民服务连心桥

  “服务群众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涪城区人社局深知,人社工作关乎民生冷暖,连接万家灯火。如何让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精准滴灌至每一位群众?他们的答案是:将服务重心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把窗口建在群众“家门口”。

  织密网络,构建“15分钟服务圈”。“现在到银行存个钱,顺便扫个码,工作信息就跳出来了,方便得很!”在工商银行涪城支行,刚找到心仪工作的年轻人小张欣喜地告诉记者。这种“人社+金融”的创新合作模式,正是涪城区构建全域覆盖人社服务网络的一个缩影。

  涪城区系统布局,科学规划,高质量建成1个人力资源产业园、6个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中心、1个标准化零工市场,并整合优化园区企业服务中心、镇街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银行合作网点等各类资源。截至目前,全区规范建成的人社服务站点已达156个,一张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15分钟人社公共服务圈”已然织就,实现了服务群众“空间上的零距离”。

  服务网点建起来,更要用得好。涪城区聚焦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高频事项、办事创业中的堵点难点,勇于自我革命,依法实施流程再造,推动服务事项大幅下放。

  ——60个服务事项下放到镇街,激活基层治理末梢;

  ——39个服务事项下放到村、社区,服务直达群众身边;

  ——51个服务事项下放到园区,优化营商环境;

  ——29个服务事项与银行合作,拓展服务渠道。

  同时,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128项服务实现网上办理,其中109项实现全程网办。并通过清单式公示、指南式引导,让群众进门就知“哪里办、怎么办”,彻底告别“来回跑、多头问”的烦恼。

  如今,遍布全区的156个服务站点,均做到了“五有”: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所、有完备设施、有管理制度、有人员服务。群众无论是在城区核心区域,还是在乡镇,都能享受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优质服务,基层服务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质的飞跃,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强内功,淬炼服务“真本领”——打造群众满意新标杆

  “以前办社保业务要排几个窗口,现在取一个号,在一个窗口就能办完所有事,太快了!”在涪城区人社医保综合服务大厅,刚刚办完业务的王先生对“一窗通办”改革赞不绝口。

  这是涪城区整合设置8个社保综合服务窗口,积极推动“进一扇门、取一个号、一窗通办、一站服务、一次办好”的“五个一”综窗快办通办改革。他们全面梳理380个业务事项的来源渠道、受理数量、审核层级等情况,大刀阔斧地进行流程重构,将141个事项纳入快办受理、247个事项纳入通办业务。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涪城区人社局深知,要提供让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服务,必须苦练内功,通过制度筑基、流程再造、智慧赋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对此,涪城区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将其视为事业发展的“压舱石”。

  为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涪城区全力打造“三大培训课堂”,让培训化身“加油站”,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人社微课堂”炼精兵。每月一期的“人社微课堂”,按照政治理论、就业服务、社保服务等六大板块组织学习。通过领导带学、分享互学、全员共学、轮岗践学等方式,聚焦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交流互鉴,教学相长,有效促进了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双提升。

  “技能课堂”促就业。围绕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需要,精准开展电工、中式烹饪、面包烘焙、焊工、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学员2100余人。特别是在重点企业探索开设“订单制培训班”,创新“企业下单、政府买单”模式,有效破解了企业“人岗不匹配”的难题。

  “政策课堂”通末梢。组织党员和业务骨干组建“政策金牌宣讲员”队伍,围绕最新惠企惠民政策,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活动。制作推送政策解读短视频26期,印发政策宣传册2000余册,面对面解读政策,手把手指导申报,有效打通了人社政策宣传服务的“最后一米”。

  勇创新,擦亮涪城“金名片”——探索事业发展新路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涪城区人社局始终保持着敢闯敢试、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在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涪城经验”。

  其中,面对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涪城区创新开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探索出“岗位+培训+就业”的精准服务新模式。

  他们依托企业和商(协)会收集岗位并精准发布,点对点向未就业大学生进行宣传募集,结合企业用工和大学生求职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和“一对一”就业指导,助力求职者实现从“技能达标”到“岗位胜任”的华丽转身。参训人员就业率高于80%,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招人难”“培育难”问题。

  另一边,建强市场,温暖就业“新生力”。涪城零工市场,占地1200余平方米,形成了“1+10+3”的功能分区。这里采用“政府主导+社区治理+专业运营”的创新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搭建灵活就业用工平台,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服务完善,已成为服务广大灵活就业人员的温馨家园和港湾。其显著的运营管理成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零工市场建设的标杆。

  民生保障网,越密越安全。涪城区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特殊群体参保新路径——为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养老保障问题,他们主动与绵阳监狱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协同公安、银行、税务等部门,为20名涪城籍服刑人员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

  为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工作,涪城区在全省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农民工工资财政专户代发”机制。机制实施以来,已累计妥善处置农民工工资1.2万人次,发放金额高达1.49亿元,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

  从城区大厅的井然有序,到乡村网点的便捷高效;从“一窗通办”的速度,到“零工市场”的温度;从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到创新实践的柔性关怀……涪城区人社工作的点滴进步,汇聚成一幅“温暖人社、活力人社、阳光人社、智慧人社”的生动画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