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盐亭 一粒谷“链”出好“钱”景
发稿时间:2025-11-18 08:58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日前,盐亭高渠镇章邦村的万亩稻田里,收割机轰鸣着驶过,种粮大户何旗峰俯身拾起一束稻穗,掂了掂,脸上绽开笑容:“今年晚稻亩产超过600公斤,科技种田,真的管用!”

  高渠镇章邦村晚稻收割现场。 记者 彭紫薇 摄

  □ 梁其伟 叶亮亮 记者 彭紫薇 杨沐琪

  日前,盐亭高渠镇章邦村的万亩稻田里,收割机轰鸣着驶过,种粮大户何旗峰俯身拾起一束稻穗,掂了掂,脸上绽开笑容:“今年晚稻亩产超过600公斤,科技种田,真的管用!”

  今年来,盐亭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绿色化防控等技术,助力小春粮食产量达8.19万吨,油菜总产达4.95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这份沉甸甸的丰收,仅仅是这粒稻谷漫长旅程的起点。离开章邦村的田地,这粒稻谷与它的伙伴们被运往不远处的黄甸镇三学村。在这里,一座占地90亩的农事服务中心一期正开足马力,烘干机轰鸣作响,蒸发着谷粒中多余的水汽,稳稳地接住了从田间涌来的丰收浪潮。“我们日烘干能力有300吨,能确保粮食及时入库,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天吃饭。”农旅蜀粮农业经理杨祝雕说,目前二期面粉加工项目正在筹备之中,后续能够为更多粮食保驾护航,有效解决粮食产后减损的关键问题。

  烘干后的谷粒,有了更从容的选择。一部分直接进入市场,另一部分则等待着经历更深度的蜕变。它们的下一站,是文同镇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步入文同镇这座高端标准公共仓储设施,建筑已初具规模。“项目建成后,我们将拥有一条日产120吨的大米生产线。”盐亭粟隆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洺余指着规划图介绍,这套集仓储、加工、质检于一体的系统,将彻底填补盐亭自动化成品粮生产的空白,让本地的粮食,真正在本地完成最具附加值的蜕变。这也意味着,从章邦村收来的稻谷,将在这里褪去谷壳,变成雪白的大米,身价倍增。

  这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最终也环环相扣地“链”回了农民身上。在黄甸镇三学村的农事服务中心,村民饶小春一边整理粮食一边说:“一天能挣100多元钱,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从田间的科技赋能,到服务中心的现代化保障,再到精深加工带来的价值提升,一粒稻谷在盐亭完成了一场完美的“增值”之旅,不仅让“天府粮仓”的根基愈加稳固,也让丰收的田野,孕育出无限希望。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