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后的稻谷被农用车运往烘干中心
绵阳新闻网讯 9月,稻谷飘香。近日,在江油市重华镇灵溪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里,收割机在稻浪涌动的稻田间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旁田边的机耕道上,一辆辆农用车满载金灿灿的稻谷奔向烘干中心,田地间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往年收稻谷的时节,遇到天下雨,只能眼巴巴看着干着急。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收稻谷又快又好。”灵溪村杂交水稻制种种植大户唐国友告诉记者,联合收割机冒雨作业,收割后的稻谷被农用车运往烘干中心,经过低温烘干、精准选种等多道工序,达到国家种业标准,只等种子收储企业上门收购。
“不仅收割、烘干,我们还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水稻制种与商品稻谷交售的集约化作业、田间技术指导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全程赋能’。”江油市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开莲介绍,在春耕备耕期间,合作社根据签约水稻种植农户和大户的需求,主动提供品种选购、消毒、暗化育种、大田育秧等集约化作业服务和技术指导,并在稻田旋耕、插秧、中后期植保飞防以及稻谷收割、烘干、临时仓储等环节提供全套农机社会化服务,并积极联系、组织统一交售。据统计,合作社今年小春、大春面向粮油种植农户和大户累计开展“全程赋能”服务面积达40万亩次。
江油农业产业全面实施“全程赋能”服务后,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并通过购机补贴、项目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机经营者购买绿色高效农机具,大幅提升服务能力,目前江油已有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1300余台,覆盖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全部机型,基本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
在鼓励农机合作社机械化作业的同时,江油市农业农村部门同步开展技术咨询、农资供应等“全程赋能”服务。目前,江油市有9家农机合作社运行良好,其中4家合作社实现“全程赋能”服务。同时,制定了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标准、验收标准以及服务参考价格等等,建立了农机服务组织名录库,加强日常作业监管,引导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江油农机合作社集群“全程赋能”,换来的是广大农户全年粮油产量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日前,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2025年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测产验收活动,在江油市双河镇桂花村的水稻制种基地举行。本次测产的品种为“荃香优512”,专家组通过现场随机抽取160亩制种田进行全田机械收割测产,测得原种亩产达到234.5公斤,相较于去年亩产增加34.5公斤,增幅高达17.25%。这一数据标志着当地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机械化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 陈元松 文/图)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