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梓潼
【梓潼】沃野好“丰”光 处处秋收忙
发稿时间:2025-08-27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又是一年“丰收季”,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稻田响起,吹响丰收的号角。稻谷香、鱼满舱,花生饱满、海椒红火,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秋收正当时,梓潼各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奏响“水陆丰收交响曲”。

  

 

  田野收割忙

  

 

  谷粒装车

  

 

  花生丰收

  

 

  采收海椒

  

 

  拉网起鱼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又是一年“丰收季”,收割机的轰鸣声在稻田响起,吹响丰收的号角。稻谷香、鱼满舱,花生饱满、海椒红火,一幅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秋收正当时,梓潼各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奏响“水陆丰收交响曲”。

  □ 记者 刘晓东 梓潼融媒 文/图

  种业“芯片”  良种满粮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当前,梓潼县4万余亩水稻制种进入成熟季,各个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大田里来回穿梭,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黎雅镇兰花村,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奔波,一颗颗优质良种被装入收割机中,秸秆则被全部粉碎撒落在田间。一会儿工夫,一片水稻制种地就被收割完成,然后装车。

  “我今年种了300多亩制种,制种品种好,管理到位。”种植户张宗泽告诉记者,他选用的品种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香优607,种子籽粒饱满,色泽好,“每亩比去年要多收25公斤左右,可以多卖400多块钱。”

  在当地烘干中心,车间内分为入料控制区、烘干区、仓储区、精选区,全部采取自动化操作,有力确保水稻制种颗粒归仓、安全存储,为各地提供优质种子。

  据介绍,这些种子要经过3道筛选、3次检测,净度必须达到99%以上,水分达到12.5以内才能出厂,主要是销往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梓潼县是四川省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全国首批水稻制种基地县,形成了以黎雅镇、卧龙镇等为核心的水稻制种产业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水稻制种基地92个,年产优质杂交水稻种子700万公斤以上。

  花生丰收  生出好“钱”景

  眼下,正值花生成熟期,村民们抢抓农时有序采收,田间一片忙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观义镇红柳村的花生地,村民们弯着腰,双手紧握花生藤蔓,用力一拔,带着泥土的花生株被轻松拔出,轻轻一抖,饱满的花生便显露出来。据当地村民介绍,由于科学种植,今年虽然天干,但每亩花生产量还是在600公斤,每公斤花生价格为5元。这样算下来,每亩花生产值达3000元。

  “我们主要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以提高花生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村民宋宗福说,通过推广花生地膜覆盖技术,达到保温、保湿、保肥,提高花生产量。

  观义镇是国家级花生种植基地,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一直是相关部门试验花生新品种的基地乡镇。

  “我们积极推广抗性强、商品性好的花生品种,提高花生质量与产量。并通过开展培训,给群众传授播种、田间管理知识,提高种植水平。”观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何国明说。

  据了解,梓潼县积极推广“果树+花生”“玉米+花生”间作套种模式,一高一矮、一肥一水,不仅省肥节水,更让两种作物在养分和生态需求上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协同增产、“一地双收”。

  由于花生具有生长周期短、省时省工、见效快的特点,成为增收的“金豆豆”。近年来,梓潼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引领,做优做强花生产业。

  目前,梓潼在观义、石牛、长卿等乡镇建立花生高产创建基地2万亩,成立花生专业合作社28家,推广花生套种面积2.3万多亩。2025年,全县种植花生6万多亩,预计实现产值超过2亿元。

  海椒丰收 奏响“椒”响曲

  在长卿镇皇观村560多亩红海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垄垄海椒植株排列整齐,枝头挂满了色泽鲜艳、个头饱满的红海椒,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夺目。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单独种海椒,产量低,品质不好,卖不上价。现在有了技术指导,种出来的海椒又大又红,公司还直接来收,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种植户张浩高兴地说。

  种植户的喜悦,来自该村今年与成都一家食品企业和梓潼一家合作社签订了“订单农业”协议,由公司和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海椒种子。在销售中,实行保护价收购,每公斤海椒售价不低于2元。今年海椒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海椒价格3元。

  在种植户喜获丰收的时候,当地村民纷纷前来务工挣钱。“务工费是每斤海椒4角,一天可以摘300斤,能挣到120元钱。”村民郑丽华说。

  不仅如此,为保障海椒顺利采收和销售,梓潼县协调各方资源,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解决采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搭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收购市场,全县在场镇、村社等地建立临时收购点300多个。

  据了解,梓潼县积极推广“海椒+花生”“果树+海椒”等套种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切实解决椒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销售等难题。2025年,全县种植海椒5万多亩,为群众带来务工收入超过5000万元。

  水上“秋收”   鱼跃捕捞忙

  秋风起,鱼汛至。梓潼各大水库热闹开捕,肥美的鲢鱼、草鱼、鲤鱼在网中欢腾跳跃,溅起阵阵水花,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在宝石乡斑竹村白岩水库,工人们驾驶渔船向湖中心驶去,拉网起鱼,随着网口缩小,网中的大鱼犹如开水中沸腾的饺子,跳跃翻腾,呈现出鱼跃人欢的热闹景象。

  岸边,渔民们忙碌而有序地将捕获的鲜鱼进行分拣、装车,准备运往市场。

  “今天起了3000多公斤鱼,直接拉到成都去卖,要卖2万多元钱。”宝石乡斑竹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克发介绍,白岩水库是“人放天养”的生态养殖模式,严格控制养殖密度,每年只在春秋两季各捕一次,既保证了生态平衡,又能让鱼长得足斤足两,鱼的品质相当好,深受市场欢迎。

  据悉,梓潼县大部分水库养鱼资源均归村集体经济所有,通过科学养殖和合理捕捞,既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目前,梓潼共有水库169座,总面积1043公顷,鱼类养殖以鲢鱼、鳙鱼、草鱼和鲤鱼为主,年产量达到4900吨,产值达到9700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