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州大小事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体检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绵阳城市更新下好“绣花”功夫
发稿时间:2025-11-05 08:25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体检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绵阳市凭借“依据城市体检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国家级经验清单,为各地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贡献了行之有效的“绵阳样本”“绵阳方案”。

人民公园改造效果图

  “4+1”“城市医生团”统筹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规划工作

  像“绣花”一样优选重点区域,再用“一目标、三清单、一指引”指导每个单元更新

  大任务拆成小项目,把项目变成清单,把清单落到人头

  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治C、D级危房1617栋;排查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700余个,已完成整改637个

  2024年,中心城区新建20个老年幸福餐厅,新增12家普惠托育机构,提供800个托位

  推进人民公园、西山公园改造,大力建设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城区口袋公园已增至106个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体检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绵阳市凭借“依据城市体检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国家级经验清单,为各地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贡献了行之有效的“绵阳样本”“绵阳方案”。

  绵阳的城市更新不求大刀阔斧之形,不搞大拆大建,注重精雕细琢、功能升级、细节完善,在尺度转换中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温度。通过加快构建“市—区(园区)—街道—社区”四级体系与第三方服务团队协同的“4+1”联合工作体,形成“城市医生团”,统筹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规划工作。对“17+3”个体检指标进行空间落位与系统研判,形成底层数据图斑,辅助编制了以科技创新、山水生态、人文历史、宜居生活为导向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在具体操作中,绵阳的做法显得格外“精细”。城市更新不再笼统推进,而是把街区指标融入单元体检,像“绣花”一样优选重点区域,把产业、交通、生态等现状摸得一清二楚,找准真问题,再用“一目标、三清单、一指引”的清晰路径指导每个单元更新。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42个更新单元“体检”,塘汛南片区等8个单元已有了具体规划蓝图。

  任务推进也绝不空谈。绵阳把大任务拆成小项目,把项目变成清单,把清单落到人头,形成从“纸面”到“地面”的闭环。通过定期调度和考核,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扎实落地。自2022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98个,用实打实的行动刷新城市面貌。

  住房安全是底线。直面危房难题,绵阳出台专门通知和政策措施,启动3年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治C、D级危房1617栋;同步开展物业专项整治,排查解决电梯、消防、外墙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700余个,已完成整改637个,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民生服务紧跟需求。绵阳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样板,不断补齐服务短板。2024年,中心城区新建20个老年幸福餐厅,新增12家普惠托育机构,提供800个托位。针对市民反映的“停车难”问题,不仅制定了专项规划,还新建了五里梁停车综合体,在南山西路、滨江路绿地建起智能机械停车场,让市民停车不再“绕圈圈”。

  城市颜值也在同步刷新。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绵阳一边完善制度,一边推进人民公园、西山公园改造,大力建设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城区口袋公园已增至106个。同时,推进涪江、安昌河沿线人居环境3年改善行动,系统提升水系沿线空间品质。

  一批“出圈”案例成为绵阳城市更新的生动注脚:电子九所老厂区通过“微更新”变身126文创园,成为城市文艺“打卡地”;科技城新区上马新村通过“一村一策”改造,既保留特色又注入新业态;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则以虹苑剧场、长虹121大楼等历史建筑为载体,延续“三线建设”记忆,打造1958特色商业街区,让历史传承与商业发展携手并进。

  入选国家清单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未来,绵阳将继续深耕这条“精致更新”之路,让行之有效的“绵阳方案”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用实实在在的更新成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

  (何艾林 钱霈霈 记者 兰建春 文/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