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受青藏高压影响,近期我市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据气象部门预测本轮高温天气将持续至8月7日前后。为有效减少高温天气对全市生产生活秩序造成的不利影响,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近期高温天气安全风险提示,提醒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高温天气下安全生产和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稳定。
属地和部门要做足灾害防范应对和处置准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有预警有响应,熟悉用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高温),依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高温)和防御指南,采取有效防暑降温措施,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处置工作。农业、林业部门要加强旱情和墒情监测,指导生产作业人员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作业,组织做好农业林业防灾减灾。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指导公共交通运营单位落实乘客防暑降温保障措施,做好高峰时段乘客进出车站的秩序维护和中暑乘客救助准备。经信部门要督促电力企业加强对电网设施的日常巡查和检修维护,做好电力故障抢修,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生产经营用电。林业部门要根据森林火险研判结果,开展防火宣传教育、预警监测、督促检查、火灾防范和早期火情处置工作。教体部门要做好教育培训风险提示和暑期学生防溺水工作,严防溺水事故发生。民政部门要指导做好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消防部门要强化值班和力量备勤,全时段做好灭火和综合救援准备,督促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值班值守,时刻保持应急状态,确保一旦发生险情灾情,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处置。
重点行业领域要针对性加强安全风险隐患管控治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盯受高温天气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领域,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防高温措施,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避免火灾、爆炸、中毒等高温天气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消防领域,各地及消防、住建、民政、卫健、商务、公安等部门要紧盯大型商业综合体、医院、养老机构、托幼和培训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高层建筑、石油化工、物流仓储、“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整治消防设施失灵、阻塞逃生通道、电气线路故障等消防安全隐患。危险化学品领域,各地及应急管理等部门要督促企业做好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防高温、防雷电、防静电、防汛等安全措施,妥善保存遇高温、潮湿、雷电等易发生事故或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加强储罐、仓库、压力管道等重点部位安全检查。道路交通领域,各地及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加强重点路段、“两客一危一货”及旅游车辆管理,加强对各类交通安全设施的日常养护,督促企业加强对营运车辆检维修工作,严格落实车辆自燃防范措施和高温时段运输危化品规定。建设施工领域,各地及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施工,必要时停止露天室外作业。工贸领域,各地及经信、应急等部门要督促企业加强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等场所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用电措施,严防电线、变压器等用电设施负载过大引发火灾、停电等事故。非煤矿山领域,各地及应急管理等部门要督促企业采取通风等制冷降温措施,加强高温时段排班管理,合理安排班次,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文旅领域,各地及文旅、公安、教体等部门要对景区景点游乐项目和网红打卡地等重点区域加强安全监管,强化涉河湖防溺水工作,落实高温天气应对措施,引导游客安全规避风险。特种设备、电力、燃气、农业农村、民爆等其他行业领域要针对高温作业易疲劳、生产设备易出问题、有毒有害气体易聚集等安全问题,严格执行高温条件下安全规定,结合实际落实防范措施,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记者 谢艳)
温馨提示
公众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居家注意保持室内凉爽,适时开窗通风,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等中暑症状时,尽快使用解暑药品,症状严重时及时就医。老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时,宜有人陪伴,切勿将儿童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户外作业人群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