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超”绵阳主场比赛观众热情满满。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在“川超”阿坝赛场外,绵阳美食文化展人流如织。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山河今更美,共赴“诗和远方”。10月28日至29日,在中国唯一科技城和诗仙李白故里绵阳,将共启一年一度的全省文旅盛会——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
回望历史,绵阳这方土地经年累月涵养着独特气质和深厚底蕴。晨雾初散,奔腾不息的涪江穿境而过,串联起雪山秘境和盆地丘陵;漫步梓潼“翠云廊”,两旁古柏参天,逶迤绵延,仿佛置身于一条绿色长廊之中,为匝地的浓荫浸染……
再看今朝,绵阳正在经历着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盛事。当下的绵阳,正把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作为总牵引总抓手,不断擦亮“李白故里、两弹一星、熊猫家园”三大文旅品牌,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于此际在绵阳隆重召开,必将对绵阳的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序幕已徐徐拉开,文旅盛宴正在酝酿。可以预见,绵阳乃至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将借此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迎来更光明的前景。
□ 记者 李春梅 郭若雪
三大IP引领,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绵阳文旅资源富集、优势独特。这里是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占全球22.4%的“大熊猫第一市”,更是“两弹一星”精神重要凝结地。富集的文旅资源、优越的交通区位、优质的消费环境,正在让绵阳化身四川旅游的磁极。2024年,绵阳接待国内游客1.04亿人次,旅游总花费达1134.35亿元!
如何让绵阳文旅再上层楼,加快建成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旅游集散地?绵阳从整合资源入手,抓住“串珠成链”这个“牛鼻子”,提出了“全力打造三个文化旅游胜地、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宏大布局。
三个文化旅游胜地方面,将聚焦打造“李白故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深入实施李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高标准建设李白故里文化旅游区,推动李白故居、“两馆一园”等提质升级,加快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聚焦打造“两弹一星”红色文化旅游胜地,推进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活化利用,高水平办好四川两弹一星干部学院,支持梓潼县争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提升“两弹一星”精神影响力和感召力;聚焦打造“熊猫家园”生态文化旅游胜地,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片区,高水平建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绵阳基地,深化平武县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先行试验区建设,支持北川县建设大熊猫动植物园,持续擦亮“大熊猫第一市”特色品牌。
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方面,将依托北、东、西三条文化旅游廊道,将绵阳精品旅游资源“串珠成链”,让“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产业充分整合、强强联合,构建起支撑绵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脊梁——
精品旅游北线以“寻踪李白故里·探秘原始风光·体验白马风情”为主题,串联起江油李白故里、平武报恩寺、王朗、虎牙大峡谷等景区景点;
东线以“度假仙海湖·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为主题,让游客既能体验蜀道三国文化,又能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西线则以“访熊猫家园·游大美羌城·享古海温泉”为主题,让游客在寻访丰富多彩的生态资源的同时,深度体验历史悠久的藏羌民族文化。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李白故里、两弹一星、熊猫家园”三大IP引领下,以更多创新之举引客入绵,促进绵阳丰富的自然人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蝶变。在江油李白纪念馆,“诗酒趁年华·太白剧本杀”沉浸式实景游,10岁的王梓雨和小伙伴们通过与NPC“李白”互动,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这一创新尝试让李白文化“活”了起来,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的新亮点。
接连出“新”,持续扩容,绵阳的雄心与抱负远不止于此。今年9月末,随着九绵高速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绵阳正加快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主动参与“大九寨”“大熊猫”“大蜀道”“大遗址”等文旅品牌建设。
多元业态融合,激发文旅消费新场景
10月7日晚,绵阳九洲长虹队在三台县体育场迎战德阳重装队。九绵高速公路沿线文旅资源被“搬”到了现场:平武白马艺术团、安州“温泉哥”、梓潼“争气弹”啦啦队等悉数登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外地球迷当场决定,看完比赛就沿着九绵高速公路来一场深度游。
当下,在四川谈论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川超”。放眼全省,各地借“川超”东风,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塑造城市形象,大家在赛场上你追我赶,又在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上相互成就,共同为四川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如何找准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支点,撬动一座城市“活起来、火起来”?当下,绵阳正积极推动“文旅+百业”融合,通过演艺、科技、赛事等新型业态激活消费潜力。
深挖“特色点”。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科技体验是绵阳的一大亮点。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依托丰富的智能机器人资源禀赋和应用场景,打造出科技科普研学游项目。绵阳新投实业公司研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研学基地接待研学人数超过5000人次,营收超过35万元。
找准“撬动点”。盛夏夜晚,绵阳经开区三江体育公园的草坪上,上千名音乐爱好者随着乐队节奏舞动。同一时刻,在绵阳安州区桑枣镇蝴蝶谷的“蝶谷迷音”音悦荟里,民谣歌手抱着吉他悠然弹唱,让音乐成为城市氛围的“新搭子”。
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绵阳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点燃文旅消费“热”:发行“涪江文旅一卡通” ,让游客实现“一卡畅游”,提升了旅游便利度;梓潼携手西藏航空发展票根经济,推出“机票当门票、免费游梓潼”;北川以大熊猫动植物园开园为契机举办文旅消费季。全市17家A级收费景区面向中高考学子开展免门票或门票折扣优惠。
文化遗产活化,让历史文脉“传”下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6月,大型川剧《欧阳修》精彩上演,将这位“通才”式文化巨擘的浩然一生演绎于现代舞台。作为出生在绵阳的文化巨擘,欧阳修无疑是中国(绵阳)科技城珍贵的文化坐标。
传统与现代共鸣,千年历史铺就新画卷。近年来,绵阳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精髓,通过包装、演绎等众多手段,深度解码文化基因,生动讲好绵阳故事,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共生。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构成绵阳生动丰富的文化景观,也成为文明传承、滋养风尚的重要载体。
看——在绵阳市博物馆,今年1至10月中旬接待游客约30.5万人次,上新的11个省内外展览广受好评,还推出了青铜马、摇钱树等网红文创近18款,并在馆内举办250余场次社教活动。市博物馆副馆长都云昆介绍,今年引进了“丝路遗珍西夏梵韵”敦煌东千佛洞壁画展和“我”从远古走来——周口店遗址文化展等高质量外展,下一步还将努力引进和推出原创大展,如即将呈现的荆楚文化大展,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赏——在平武报恩寺,游客刘女士带着孩子来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对这里的建筑以及雕塑壁画印象特别深。”报恩寺博物馆馆长郭杨介绍,充分利用南北长廊进行数字化展示,生动呈现古建筑的精妙技艺。游客能观看古建拆解过程,零距离观赏壁画彩塑的细节与色彩,让原本受限于保护的珍宝“活”在公众眼前。
听——在铁牛街天青苑,灯光渐暗,锣鼓声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里的老茶馆座无虚席。台上,川剧演员长袖一甩,一声高亢的亮嗓,岁月往事如烟火铺展开来;台下,慕名而来的游客一边品茶、一边轻轻跟着鼓点拍腿相和,品味川剧的韵味,体验感瞬间“拉满”。
从历史深处走来,今日的绵阳正书写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华章。
眺望“远方”,让“诗篇”成行。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五大工程”的深入实施,绵阳正朝着“到2027年规模以上文旅企业突破200家、旅游总花费达到140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