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报恩寺的楠木斗拱,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光影,游客身着汉服,接过非遗传承人送上的扎染香囊;虎牙大峡谷的杜鹃花海间,摄影家捕捉雪山与百年乔木杜鹃的同框瞬间,快门声与溪流声交织成歌;白马藏寨的篝火旁,来自成都的游客跟着“圆圆舞”的节奏摆动,蜂蜜酒的醇香里飘着古老歌谣……
近年来,平武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多举措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秘境“活”起来、文脉“火”起来。如今的平武,既有“深山故宫”的历史厚重,又有熊猫家园的生态灵动;既有白马藏寨的民族风情,又有“云端高速”的现代便捷。游客在20℃的夏日里探秘自然,在古建群落中触摸历史,在多元体验中感受“秘境平武”的独特魅力。
7月31日,随着平武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的召开,平武将继续沿着“文旅兴县”的战略路径,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主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推动文旅资源从“散落珍珠”串成“璀璨项链”,实现从“流量”到“留量”、从“观光”到“体验”的跨越,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贡献平武力量。
文化焕活
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从“文物保护”到“文化传承”,平武让每一处遗产都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教科书”,让游客在触摸历史中爱上平武,让文化成为最持久的“吸客力”
生态筑基
从“生态高地”到“旅游胜地”,平武用敬畏之心守护绿水青山,用创新思维激活生态价值,让每一片森林、每一朵野花都成为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业态融合
从“点上开花”到“全域结果”,平武通过业态融合打破产业壁垒,让旅游从“季节性爆发”转向“全时性繁荣”,实现“游客来了、住下了、消费了、满意了”的良性循环
服务提质
以“游客满意”为核心,从基础设施到智慧服务,从政策保障到人文关怀,全方位提升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让“宾至如归”成为平武最鲜明的标识
白马民俗表演
文化焕活
让千年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香囊里的天麻、厚朴都是平武深山里的药材,驱蚊又安神。”在报恩寺广场中医药文化体验区,平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实波向游客介绍文创产品。五一期间,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深山故宫”推出“古寺+中医”特色活动,游客在观赏转轮经藏、千手观音等平武“六绝”的同时,还能体验药膳制作、艾灸理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平武最深厚的底蕴。资料显示,平武全县拥有2214处文化资源点、2501处旅游资源点,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报恩寺,到白马藏寨“跳曹盖”,从蜀汉三国江油关遗址到平南县苏维埃旧址,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如何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平武的答案是:保护为先,活化为要。
古建活化焕发新生。投资1.67亿元的报恩寺综合保护利用项目,不仅完成了南北长廊、经幢周边环境整治,更创新性地打造“明代风情街区”,将涪源市场改造为集特色美食、文创展销于一体的沉浸式消费场景。“在进行老建筑改造加固过程中,我们特意保留了部分木构件的原始肌理,让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平武的历史底蕴。”项目负责人介绍道,目前报恩寺博物馆(一期)正紧锣密鼓施工,建成后将通过造景与数字投影相结合的方式,重现平武千年历史脉络和文化瑰宝。
非遗传承走出新路径。游客可以在白马朗院文旅综合体跟着传承人学织花腰带;在走马羌寨体验羌绣的独特魅力;在天母湖旁亲手雕刻白马曹盖。平武已建立起非遗保护档案数据库,支持12名传承人成立工作室,将闲置民房改造为非遗展示中心3处,“跳曹盖”“织花腰带”等非遗项目年均展演上百场次,进一步带动非遗产品销售。
红色文化成育人课堂。平南县苏维埃旧址升级改造完成后,将新增“革命情景沙盘推演”“感恩纪念手工坊”等互动项目,游客可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红色历史。
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体验”,从“文物保护”到“文化传承”,平武让每一处遗产都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活态教科书”,让游客在触摸历史中爱上平武,让文化成为最持久的“吸客力”。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
生态筑基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海拔3000米的杜鹃花海,配上雪宝顶的终年积雪,这种层次感在别处见不到!”成都摄影爱好者武先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亲手拍到平武虎牙土地梁雪山掩印下的高山杜鹃,今年五一假期,他终于得偿所愿,“这次来到虎牙,镜头里记录的不仅有粉白渐变的花瓣,还有平武政府部门的志愿者与护林员一道维护秩序、清理垃圾的温馨画面。”
生态是平武最得天独厚的优势。平武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常年保持在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9%,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2000个/cm3,335只野生大熊猫在此栖息,15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构成完整的生态链。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价值?平武的实践是:以自然教育为桥,让游客从“看风景”变为“懂自然”。
自然教育成文旅金字招牌。平武县坚持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引领,从小切口着手,探索一条生态价值转化自然教育新路径。作为全国首个编制自然教育县级规划的地区,平武已建成王朗国际探秘营地、龙池坪大熊猫伞护物种基地等3个国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开发“给原始森林做体检”“熊猫警长巡护日记”等47个特色课程。目前已建成29条线路、自然教育驿站16个、基地7个、营地2个,其中,全国第四批自然教育基地2个,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1个。
“孩子们跟着科研人员用红外相机监测动物,在森林里辨识植物,这种体验在课本里学不到。”2024年至今,全县累计接待自然教育访客59.28万余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3126万元,带动周边就业1100余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带动周边特色农产品、餐饮、住宿等经济收入11438万元。
康养旅游形成特色集群。依托“20℃的夏天”这一核心优势,打造“岷山度假百里精品民宿走廊”,建成精品民宿86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人家)34家,服务10万人次,实现收入1.1亿元,药丛山星空露营地配备天文望远镜,清漪江畔的禅茶民宿推出“采茶+制茶+茶道”体验,今年夏季民宿预订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避暑经济”带动人均消费提升至600元/天。
生态IP影响力持续扩大。平武借势《黑神话:悟空》、李子柒视频《如愿》取景地的热度,相继推出“跟着悟空游平武”“‘子’在平武·‘柒’待您来”等宣传引流活动,串联报恩寺、王朗原始森林、虎牙、白马寨等网红打卡点。同时,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20余个机构合作,举办“自然观察节”“大熊猫科学周”等活动,吸引科研团队、摄影爱好者常驻采风,让“秘境平武·熊猫家园”的品牌越叫越响。
从“生态高地”到“旅游胜地”,平武用敬畏之心守护绿水青山,用创新思维激活生态价值,让每一片森林、每一朵野花都成为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
高村精品民宿集群
业态融合
让全域图景释放多元价值
夜幕降临,清风徐来。走进平武县滨江河堤潮汐夜市,琳琅满目的本地生态农产品、鲜甜多汁的当季瓜果、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沿江边次第铺开,汇成一条流淌着烟火气的热闹夜市。
市民游客三五成群,悠然漫步江边,习习晚风拂去暑热,满目美食挑动味蕾。这惬意的“逛吃”场景,正是平武“清凉相伴的市井烟火气”最生动的注脚,为夜经济注入蓬勃新动能。夜市日均客流量远超预期,不仅带动商户营收增长,溢出效应更惠及周边餐饮、零售及交通服务。一个集“品地方风味、购生态农产、享夏夜清凉”于一体的特色消费链条已然形成。
从“单一景点”到“全域画卷”,平武以“旅游+”为杠杆,撬动多业态融合,构建起“一核四区”全域旅游格局——以报恩寺为核心的旅游县城,联动清漪江康养避暑区、虎牙观光探险区、白马王朗民族风情区、老河沟精品民宿区,形成“处处是景、时时可游”的发展态势。
“旅游+交通”打通发展动脉。九绵高速全线通车后,成都至平武车程将缩短至2.5小时,这条“云端高速”不仅是交通干线,更串联起王朗、报恩寺、白马藏寨等核心资源,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环线。
“旅游+农业”富裕乡村百姓。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平通羌族乡万亩梅林带动“赏花经济”,村民们开起农家乐、卖起山货;木皮藏族乡关坝村因地制宜推出自然研学体验,游客可以零距离体验中蜂蜂蜜采集全过程;豆叩羌族乡结合茶叶产业优势,开展游客采茶制茶体验游……
“旅游+数字”提升体验质感。平武加快“数字旅游”平台建设,在报恩寺等景区引入VR导览,游客扫码即可“穿越”回明代感受营造场景;高村访客中心的360°全景投影,让游客“沉浸式”接触珍稀动植物;平武农特产品实现“扫码溯源”,一键追溯生态源头。
从“点上开花”到“全域结果”,平武通过业态融合打破产业壁垒,让旅游从“季节性爆发”转向“全时性繁荣”,实现“游客来了、住下了、消费了、满意了”的良性循环。
云雾中的九绵高速平武互通
服务提质
让宾至如归成为金字招牌
“出发前就在线预订了民宿,到了发现老板还准备了平武特产伴手礼,太贴心了!”来自成都的游客任女士朋友圈里,晒着报恩寺的古柏、药丛山的云海,还有民宿老板手写的“平武小众景点攻略”……
优质服务是最好的“口碑营销”。平武以“游客满意”为核心,从基础设施到智慧服务,从政策保障到人文关怀,全方位提升旅游体验,让“宾至如归”成为平武最鲜明的标识。
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平武通过实施全域旅游承载能力提升“十个一”专项行动,新建智慧停车场3个、旅游厕所12座,新增停车位109个、充电桩144个,改造智慧公交站点17个。在白马藏寨,民宿统一配备污水处理设备;在虎牙景区,新建的生态步道增设休息驿站和医疗点;在县城里,“一街一特色”的改造让老街巷焕发新活力,游客漫步其间,既能找到网红咖啡店,也能遇见本土老字号。
政策保障诚意满满。出台“引客入平”系列政策,设立1.5亿元文旅专项资金,对旅行社组团、OTA平台推广、企业创牌给予奖励;推出旅游消费券、门票抵扣住宿等“宠客”举措。
人才队伍专业过硬。平武连续三年举办导游大赛,邀请专家学者全程指导,培养出一批既懂历史文化又会新媒体传播的“文旅推荐官”。白马小伙茨旦吉通过短视频分享家乡风情,带动寨子里的民宿预订量持续增长。目前,平武已培育本土“文旅推荐官”20名,引进旅游专业人才56名,为游客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服务。
区域联动抱团发展。主动融入大九寨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与九寨沟、松潘县等地共建旅游环线,推出“历史文化探寻”“生态休闲度假”等跨区域线路;与携程、美团等OTA平台合作,上线“平武+周边”套餐产品。今年上半年跨区域旅游团接待量大幅增长,实现客源共享、优势互补。
潮涌涪江阔,风好正扬帆。如今的平武,正以九绵高速通车为契机,加速推进文旅产业向“全景化、全时化、全民化、全业化”转型。从报恩寺的晨钟暮鼓到王朗的林海松涛,从白马藏寨的篝火欢歌到药丛山的星空浩瀚,一幅“文旅融合、主客共享”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接下来,平武将持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扎实推进“提质、塑品、补短、引流”四大重点任务,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绿色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秘境平武”的崭新篇章。(胡宇/图 记者 任露潇/文)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