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央省媒体沉浸式感受中国(绵阳)科技城发展强音
项目建设“加速度” 拼出产业发展“新气象”
发稿时间:2025-10-16 08:22   来源: 绵阳日报

  绵阳新闻网讯  秋日朗照,清风送爽。10月15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16家央省主流媒体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实地感受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与产业发展的“新气象”,探寻绵阳抓项目、促投资的成效亮点与创新密码。

  崭新厂房拔地而起,配套设施日渐完善……采访团首站一踏入绵阳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现场,一股大干快上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这一总投资49亿元的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涵盖无人机研发中心、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中心等,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园区。目前产业园A区建设进度已达90%,预计今年11月完工并进行联动调试。

  重大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绵阳是全省航空航天产业主要承载地之一。“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的建设,是绵阳抓项目促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金融投资报记者黄凌屹在参观后表示,期待这一园区早日投入使用,为绵阳航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束光”的力量有多强?离开机器轰鸣的工地,采访团步入静谧而充满科技感的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见证绵阳如何把激光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使其成为照亮经济发展的一束“光”。

  作为四川省新型研发机构,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聚焦绵阳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建设集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产业咨询和仪器设备共享为一体的创新平台,致力打通先进激光技术应用的全技术链条,推动先进激光技术转化为项目,为激光产业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目前,已入驻四川华瑞微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绵阳睿控创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大力集聚国内激光行业头部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助推中国光子科创城建设。

  这种成果快速转化的路径,给四川日报记者兰珍留下了深刻印象,“‘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模式,正是新质生产力勃发的生动样本,不仅展现了绵阳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瞻眼光,更为观察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

  行程的最后一站,采访团抵达了位于科技城新区的巨星(绵阳)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园,其以280亿元的总投资、3000亩的占地,以及从签约到全面动工仅用数月的“绵阳速度”,彰显着这片投资热土的效率与魅力。

  “目前发展情况如何?”“产业园的发展对稀土永磁行业有什么影响?”在一问一答中,产业园发展样貌逐渐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此项目一期于2023年投产,已带动2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进一步推动磁性材料产业建圈强链,二期工程预计于2026年5月建成,届时将进一步巩固绵阳在稀土永磁新材料的全国领先地位,有力支撑川渝世界级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

  从“硬核”基建到“隐形”创新,再到“宏大”布局,采访团一路走访、一路探寻:为何众多优质项目如此青睐绵阳?

  采访中,许多人不约而同提到了这个答案:明晰的产业布局、有力的机制举措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绵阳加快构建重点产业建圈强链“587”产业体系布局,建立健全“链长+链主+链属”机制,企业集聚度、业务协作度、资源共享度显著提升。

  绵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介绍,绵阳市坚持“项目为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八大行动,因时因势积极主动抓好项目投资工作,研究制定《绵阳市2025年抓项目促投资攻坚行动方案》,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滚动充实项目库,建立市领导提级管理重大项目机制,及时疏通项目建设堵点卡点,推动形成项目接续落地的良好局面。今年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如今,这些扎实的投入与创新的实践,共同勾勒出绵阳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有效投资激发内生动力的生动图景,也为“万千气象看四川”写下了属于绵阳的精彩篇章。(记者 彭紫薇 刘凤君 刘曾太胥江)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