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安县
【安州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多维发力打开共富新空间
发稿时间:2025-11-26 08:3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行走在安州的乡村沃野,一幅“丰饶”与“和美”交融的画卷正徐徐铺展:这边,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孕育着粮油丰产的希望;那边,万亩柑橘现代农业园区产出“真金白银”,色泽诱人的柑橘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果果”……

花荄镇红武村一景。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民生是根本,生态是灵魂。

  行走在安州的乡村沃野,一幅“丰饶”与“和美”交融的画卷正徐徐铺展:这边,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孕育着粮油丰产的希望;那边,万亩柑橘现代农业园区产出“真金白银”,色泽诱人的柑橘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果果”……

  这正是安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产业、生态等角度多维度同步发力,推进乡村深刻转型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安州区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协同振兴,以产业兴旺激活增收动力,以农田建设筑牢丰收根基,以环境整治勾勒宜居图景,走出了一条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让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安州大地渐次绽放。

 

红武村建设充电桩提升出行便利性。

  产业富民   柑橘飘香结硕果 增收致富有奔头

  柑橘产业作为安州区特色水果的支柱,目前种植面积已突破2.5万亩,占全区水果总面积的31.3%。本土品牌“安橙”品质卓越,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安州区柑橘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大户李同贵的爱媛与沙糖桔迎来采收高峰。累累果实如小红灯笼般缀满枝头,点亮冬日田野。村民们忙碌其间,熟练采摘果肉饱满的沙糖桔,一筐筐鲜果装车发往各地,既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也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

  李同贵表示,他家种了接近80亩柑橘,近年来在硬件设施和技术指导的不断提升下,柑橘产量逐年提升。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亩产能够达到1500至2000公斤。

  在李同贵的果园中,爱媛、金秋沙糖桔、明日见、耙耙柑、沃柑等优质品种错落有致。目前爱媛与金秋沙糖桔正值采收季,品质出众,亩均收益超万元,80亩果园年收入达80余万元。为进一步提质增效,他引进“阿猕达”等新品种,并采用绿色环保仪器,减少农药施用。其柑橘不仅口感清甜,更获省级绿色认证,市场美誉度不断提升。

 

花荄镇九合村村民采摘沙糖桔。

  李同贵的成功是安州区产业富民实践的生动写照。目前,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柑橘、猕猴桃、葡萄、蓝莓等十余种特色水果实现四季供应,其中柑橘与猕猴桃双双跻身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仅柑橘一项,便带动2.3万余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1.8万元。

  安州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周雪松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围绕四川省“10+3”,安州区“2+3+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科技赋能、品牌升级、三产融合”三大方向同时发力: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推广迷雾系统、智慧农业等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果品品质与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推广提升“安橙”“安猕”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电商直播、农旅节会拓展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推动水果采摘体验、精深加工、科普研学等业态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力争到2026年水果综合产值达20亿元以上,带动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

  

红武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夯实“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 山乡粮田变“良田”

  安州区近年来聚焦粮食安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田并大田”模式,将零散田块整合为集中连片的“吨粮田”,为粮食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塔水标段施工现场,80多台机械与300余名工人分布在30多个作业点,协同推进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云塔社区、油房村等6个村(社区),总投资1800万元。云塔社区田块调整已近完成,原先平均0.3亩的田块拓展至2.5亩,新挖沟渠8.6公里,实现灌溉全域覆盖,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干劲十足。项目生产经理谭国庆表示,目前田已经全部调完,调田区的渠道等正在加紧施工,这个月底将全部完工。

塔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在油房村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村民抢种青菜,田块整齐、渠路畅通,农机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5%,预计亩均粮食增产150公斤,农业生产效能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安州区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指南》,构建多级联动、共同监督、因地制宜的责任机制,明确乡镇负责设计、业主与乡镇双管控、民工工资专户管理等制度,保障项目高质高效实施。

  安州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夏诗冬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首先要确保田块平整,老百姓大春能够种植下去。同时,在调田区域,老百姓能够进行机械作业,道路通达率要达到百分之百。渠道的灌溉率也要达到百分之百,所有交付老百姓使用的田,必须要达到能排能灌。

  2025年,全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7.3万亩,其中新建2.6万亩、改造提升4.7万亩,2026年储备新建任务1.9万亩。夏诗冬表示,安州现有耕地46万余亩,目前已建设高标准农田3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3.7%。2024年,安州区被四川省列为高标准农田整区推进试点县,计划2026年将安州区适宜建设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塔水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

  宜居宜业   人居环境焕新颜 和美乡村入画来

  安州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聚焦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与村容提升,全域推进整治工作,成效显著,获评绵阳市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区。

  走进花荄镇红武村,一幅村美人和的画卷跃然眼前:1.2万平方米的休闲公园中鼠尾草与黄金菊绚烂绽放;村口12个充电桩方便出行;3000平方米人工湖岸垂柳依依,古亭静立;5.5公里彩虹路蜿蜒串联村景,设观景台4处、驿站2座,乡村“颜值”与“内涵”同步提升。

  “我们村的这个居住条件一点不比城里差,我很自豪,也很高兴。”花荄镇红武村党支部书记杨开金告诉记者,“这些年村上建了几个小型广场,老百姓可以在广场上锻炼身体,也可以在乡村旅游道上游览。”

  安州区还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污水、垃圾治理与村貌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持续增强。目前,全区97%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19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完成整治,水质100%达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7座,配备垃圾桶14万个、收运车326辆,乡镇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7%,累计改造11.1567万户。同时,全区创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53个,森林覆盖率达40.3%。

  安州区农业农村局人居环境整治股负责人邓松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针对存在突出问题的治理点位,充分利用现有项目完善垃圾收储转体系和污水收集管网,强化运维管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安州融媒 记者 安峥 安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