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架无人机从金西湖畔腾空而起,在夜幕中编织出一幅幅震撼画面。
当“城市绿洲”的芦苇丛在商场外摇曳,当千架无人机在金西湖夜空绘出“天安门”,当亲子跑的脚步声与动漫嘉年华的欢呼声交织……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涪城区的街头巷尾,正上演着一场关于消费升级、文化融合与城市气质重塑的生动实践。
□ 杜雯慧 记者 尹秦 文/图
从“购物场所”到“生活体验空间” 消费场景深度重构
10月1日傍晚,华灯初上,凯德广场外场化身“城市绿洲”,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露营音乐会正在举行。不再是传统的促销展台,取而代之的是摇曳的芦苇丛、温暖的稻草伞和星星点灯的潮玩市集。
市民们手持荧光棒,静坐于精心营造的“野外”环境中,聆听现场乐队的动人旋律。这种“自然野趣+沉浸音乐”的创新融合,成功打破了“商场=购物”的刻板印象,将商业空间转变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和生活体验的“第三空间”。
红色爱心气球前,孩子们打卡留念。
“台下换了好几波观众,大家不仅来听歌,还会逛市集、拍打卡点,停留时间比平时多了2倍。”凯德广场推广部经理唐谌道出了场景变革的奥秘。正是通过打造这种“非传统商业”的新场景,让商场从消费场所变成生活体验空间,市民不用出城,就能在傍晚享受到度假的松弛感。
商场四楼,一场城市记忆摄影展与门口的“我的中国心”打卡点形成巧妙呼应。老照片前,白发老人陷入沉思;红色爱心气球前,年轻人活力自拍。这种“怀旧+爱国”“老与少”的场景碰撞,让商业空间在提供物质满足的同时,更承载了情感连接与文化认同的功能。正如市民刘静桃所言:“这样玩下来,比单纯吃饭逛街有意思多了。”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消费场景重构的核心价值。
第二届ST动漫嘉年华,动漫爱好者精致的COSPLAY装扮。
另一边的涪城万达广场,同样在场景上做足文章。“城市红人节”通过“péngpéng面包节”的麦香、迪士尼快闪店的欢笑以及社交平台的打卡互动,构建了一条“美食+社交分享+IP周边”的完整体验链。消费者在这里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可以分享、可以记忆的生活片段。
与此同时,其他商超的特色活动也在丰富着消费选择。绵阳百盛聚焦“科技+消费”,机器人擂台赛表演、科技魔幻剧场、大型随机舞表演、NPC巡游互动等吸引不少家庭客群;茂业百货则推出“国货节”,开展SP促销活动,同步开启年度员购日。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共同构成了涪城商圈丰富多彩的消费生态,满足着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科技与人文共舞 城市公共空间的“破圈”尝试
如果说商场的变革是“向内”挖掘潜力,那么金西湖畔的盛况则是“向外”拓展城市公共空间可能性的典范。
10月1日晚,千架无人机从金西湖畔腾空而起,在夜幕中编织出一幅幅震撼画面:庄严的天安门、象征国防重器的东风-61、憨态可掬的科技熊猫、文人欧阳修的剪影……当五星红旗在夜空“飘扬”时,湖畔爆发的雷鸣般的欢呼,是科技力量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的最强音。
“早就听说绵阳的无人机灯光秀很有特色,这次专门趁国庆假期过来,果然没让人失望。”来自德阳的游客李先生的感慨,印证了科技文旅的强大吸引力。这场名为“欧公故里·天幕金西”的表演,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形象推介,将绵阳科技城的标签以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植入人心。
科技的魅力不止于观赏。在金西湖畔的“云翊航·无人机科普体验”专区,孩子们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亲手操控小型无人机完成穿越任务。“带娃操控无人机,他兴奋得不想走!”游客王女士的点赞,揭示了科普活动的深层价值:它将前沿科技从遥不可及的展示,转化为可触摸、可理解的亲身体验,在寓教于乐中播撒下科学精神的种子。
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同样的空间里蓬勃绽放。川剧变脸、吐火绝技在舞台上引来阵阵喝彩;醉翁美食市集里,绵阳米粉、手工糖画的香气萦绕;126文创园内,老厂房与艺术装置对话,工业风与文艺范交融。
商场人流如织。
无人机+文艺汇演+美食市集,不仅让在场群众享受到了一场丰富的视觉盛宴,也将节日的氛围感直接拉满。“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这样的庆祝活动太有意义了。”市民王女士感叹,在国庆假期,带着孩子看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融,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科技光影与传统非遗、现代艺术在此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多元包容的城市公共文化生态系统,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旁观到参与 群众主体性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这个假期,涪城最动人的风景,不仅是精心设计的场景与活动,更是身处其中、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的广大市民。
10月1日清晨,环金西湖亲子跑暨10公里精英赛在科慧大道活力开跑。1500余名跑者中,既有追求速度的竞技跑者,更多的是温馨相伴的亲子家庭。西南科技大学学生严飞冲线后兴奋地说:“这条赛道太舒服了,湖边风凉,氛围更好!”而市民赵红联则看到了活动更深层的意义:“这不仅是跑步,让孩子也了解到了坚持的意义。”
群众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城市氛围的创造者。在第二届ST动漫嘉年华上,数千名动漫爱好者用精致的COSPLAY装扮、活力的宅舞表演,将金西湖畔变成了二次元的狂欢海洋。“涪城的动漫氛围特别好!”爱好者陈静的感叹,背后是年轻一代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定义城市文化、表达自我的强烈诉求。
川剧变脸、吐火绝技引来阵阵喝彩。
在绵州记忆特色商业街区,以“华韵千年,盛世同庆”为主题的国庆文艺汇演同样强调互动与沉浸。正如市民万光林所言:“带孩子来现场,既能欣赏表演,又能了解非遗知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样的国庆活动特别有意义。”这种深度的文化参与,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感知、可共鸣的活态传承。
从体育赛事的投入到动漫文化的共创,再到传统文化的沉浸体验,涪城“双节”期间的各类活动,其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群众的主体性。这种转变,也在数据上得到了有力印证。
据涪城区文广旅局统计,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区累计吸引消费者(游客)超110万人次,带动各类消费37736.56万元。这份充满“烟火气”与幸福感的答卷,正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接下来,涪城还将持续推进文旅项目升级、消费场景创新、惠民活动落地等工作,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多实惠与惊喜。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