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举行。大会上,“高精尖”汇聚,“黑科技”抢眼,现场发布了7款硬核科技新品——优理奇机器人uni-module关节模组设备、城市级量子城域网、WP120航空涡喷发动机、卫星遥感地灾隐患筛查平台、绵阳市“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LWD800激光电弧耦合增减材装备、绵阳市首个超级稻新品种……
聚焦大会发布的7款硬核科技新品,大家一起来看——
绵阳新闻网讯 7个新品发布、10个科技项目合作签约、2家科创机构现场授牌揭牌……7月18日上午,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在绵阳召开,现场多项成果达成合作签约,涉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从签约现场到生产一线,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本次大会聚焦科技创新核心议题,通过新品发布、重大项目签约及授牌揭牌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让各家科技企业、机构共享机遇、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在众人见证下,航空航天轴系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学)联合创新中心、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国产智能配电设备联合实验室等10个契合我市产业发展的科技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授牌、先进辐射技术及医工应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揭牌。
大会上,签约2个项目的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起记者注意。作为绵阳科技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生态的“关键节点”,该研究院于去年5月在绵阳挂牌成立,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研究于一体。此次大会上,其接连与四川神工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及川菱科技(惠州)有限公司签署航空航天轴系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协议、化学机械抛光(CMP)材料国产替代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致力于关键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过程中,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彤深切感受到绵阳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绵阳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为研究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全方位保障,让我对绵阳的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本次签约及授牌、揭牌的科技项目,是绵阳市围绕“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这一总牵引、总抓手,聚焦“587产业体系”建强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探索科技创新新路径的生动实践。项目涵盖诸多领域,与绵阳产业布局高度契合,不仅数量可观,更在质量上实现飞跃,将有效延链补链强链,助力绵阳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其中,现场授牌的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是全国首个由产业方牵头的机器人综合训练场,将聚焦工业制造、商贸文旅、应急救援、社会民生、城市治理五大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具备机器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数据积累和产业协同等功能的具身智能创新生态,推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会上,绵阳科技创新再添盛事——为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需要,服务国家及川渝地区先进工业装备研发、高端医疗装备及医学应用等重大需求,先进辐射技术及医工应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应运而生。
此次揭牌的该重点实验室,未来将为川渝地区高端智能制造、核医疗装备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推动我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争创世界高端装备与核医疗技术创新高地。
去年以来,绵阳着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转化时效,创新组建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获批建设3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实现倍增,让在绵科技企业、机构能够放心投资、安心发展。
绵阳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光明表示,绵阳是一座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技潜力巨大的城市,将依托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营造更优的科技创新生态,为绵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记者彭紫薇蒋成林)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