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华丰科技”)内,长虹华丰科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飞拿起一块112G高速背板连接器向记者介绍道,“无论是天上飞行的飞机,水面航行的船只,还是水下的潜艇装备,它们的正常运转都需要一个叫‘连接器’的装置,同时,如充电器和车辆驾驶等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也要使用连接器,实现功能‘变现’。”
一个小小的连接器,凸显出企业的硬实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来自四川绵阳的长虹华丰科技已护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个年头。高飞表示,“长虹华丰科技产业技术迭代明显加速,主打‘高速’和‘系统’两张名片,不断精进技术的深度和厚度,拓宽应用领域,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深耕连接器新赛道,锻造核心竞争力,是长虹华丰科技闯出大市场的秘密武器。比如,长虹AI实验室的研究团队长期在华丰科技驻厂,实验室算法研究员张欢欢回忆,为了从生产线源头了解连接器的检测需求,从2021年起,她和团队就在这里办公。4年过去,从这里诞生的工业精密器件5G+AI视觉检测技术,不仅成为行业首创,还一举拿下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长虹华丰科技是在绵阳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去年科创大会亮相的新产品112G高速背板连接器已经创造了上亿元的销售额。”高飞表示,今后长虹华丰科技将围绕“系统”“高速”两大板块发力,深耕通信业务,拓展新能源业务,为绵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无独有偶,在绵阳靠科技创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的企业,可不只是华丰科技——
在四川五八增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激光快速扫过,细密的金属粉末层层堆叠,一条略带弧度的“机器狗腿”在金属3D打印机中逐渐成型。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虽然公司生产线尚处于调试阶段,但已收获超1000万元订单,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2500万元。
成功转化中物院技术的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国产首创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首次实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在医用同位素制备领域的应用,成功填补国内空白,是核医学影像关键装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
原始创新和突破“卡脖子”的科技成果转化,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一个个新赛道。
“云帆大模型”“四足机器人”“天链机器人”等“绵阳造”产品迈向市场,入选四川省智能机器人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东材科技在高速树脂材料领域形成国内最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并成为全球AI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核医疗、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绵阳科技“富矿”正加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开路,成果转化提速。绵阳深入院所、高校、企业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院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以双向揭榜挂帅、对接会等形式,加速让“纸上成果”摆上“货架”。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绵阳着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及时性,投入近4000万元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措施,科技助理深入院所、高校挖掘待转化科技成果12个领域、145项,“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等系列成果转化活动促推生物大分子拉曼检测技术、智能四足机器人等150余项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成功突破200亿元,连续3年实现倍增。
(涪江观察记者 刘曾太 郭若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