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涪城
【涪城】以“小网格”巧解“治理结”
发稿时间:2025-07-15 09:07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你好小厢,请问怎么申请高龄补贴?”“您需要准备本人户口本、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及复印件、1寸彩色照片……”在位于城厢街道三江半岛网格治理中心,市民王女士与AI智能人的一问一答,瞬间消解了办事的迷茫。

  暖心服务环卫工人

  网格员安全巡查

  外卖小哥在互助公社休息

  在网格治理中心,市民与AI智能人对话。

  数说

  ●科学划分三级网格。统一划设114个一级网格,二级综合网格568个,因地制宜划分专属网格121个,以3小时内基本完成入户组织动员的工作量为标准,设立“微网格”1836个延伸治理触角

  ●在选优配强一级网格网格长114名,社会化选聘二级网格专职网格员470名,村(社区)兼职网格员98名,推选三级辅助网格员1836名,让“流动的风景线”成为“移动的网格员”

  “你好小厢,请问怎么申请高龄补贴?”“您需要准备本人户口本、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及复印件、1寸彩色照片……”在位于城厢街道三江半岛网格治理中心,市民王女士与AI智能人的一问一答,瞬间消解了办事的迷茫。

  这个能精准识别方言、实时转接人工服务的智能终端,不仅是科技温度,更是涪城区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涪城区紧扣基层治理痛点难点,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探索形成“建、选、用”三字诀精准发力,推动基层治理从零散粗放向精准高效跃升。

  今年以来,共计完成信息排查上报88494件,调解各类纠纷5830件,网格事件办理13257件。

  □何芸倩 记者 尹秦 文/图

  建得科学:全域覆盖一网兜尽大小事

  “以前反映问题,社区推街道、街道推部门,现在网格员上门就能办。”说起网格治理的变化,城厢街道居民刘先生深有感触。去年底,他所在的老旧小区下水道堵塞,通过“在城厢”小程序上报后,经过网格员的上报协调,2小时内疏通队伍就赶到,3天彻底解决了问题。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涪城区对治理网格的系统性重构。

  过去,基层治理曾面临治理盲区多、资源分散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涪城区推行“全科网格”改革,将党建等10余项治理要素整合纳入,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兜底”。

  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科学划分三级网格。统一划设114个一级网格,二级综合网格568个,对于独立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大型企业、学校、医院等因地制宜划分专属网格121个,以3小时内基本完成入户组织动员的工作量为标准,设立“微网格”1836个延伸治理触角,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家。

  在涪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现了周边社区集中网格化管理,统筹指导网格负责人和各种管理力量开展服务。

  “网格员可通过小程序查看各社区人房信息情况,及时接收信息并跟进处理,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居民也可以来到网格中心或通过小程序反映需求,解决急难愁盼。”涪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选得多元:众人拾柴凝聚共治强大合力

  清晨7点,外卖员王磊开始一天的工作。除了送餐,他还有个特殊身份——城厢街道三级辅助网格员,负责上报沿途发现的路面破损、乱贴小广告等问题。这份“额外工作”让他觉得自己也是城市治理的一分子。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涪城区直面“基层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的痛点,构建起多元化网格队伍体系。在选优配强一级网格网格长114名,社会化选聘二级网格专职网格员470名,村(社区)兼职网格员98名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全区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作用,推选三级辅助网格员1836名,让“流动的风景线”成为“移动的网格员”。

  为提升队伍专业能力,采取“集中+分散”的模式加强日常培训,开展全区网格员集中业务培训,各镇街、区级部门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培训,着力提高网格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社会力量的参与更让治理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在凯德广场,“商圈联盟”聚合42家商户力量,组建由商户代表、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每天在商场及周边开展安全巡查。

  “老板,请把外面这些桌椅收进店里,不要占用人行道。”而在铁牛街社区,涪城区居民成长计划中的一个志愿项目——“百姓城管”,通过“积分兑换”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居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目前,通过实施居民成长计划,城厢街道鼓励3万名居民、4个商圈党组织、520户商家,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累计兑换11万积分,也让辖区居民实现从“观望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用得高效:闭环解题小机制撬动大满意

  网格的生命力在于解决问题。针对过去“事件处置碎片化、服务流程不闭环、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涪城以机制创新打通服务“任督二脉”。

  “五步闭环”工作法成为破题利刃:信息实时收集—初步登记受理—调度资源处置—闭环反馈结果—核查成效结单。环环相扣,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力量下沉,一哨联勤:整合市场监管、卫健、综合执法、公安等执法力量,建立“热点点题、街道吹哨、部门报道、社区评价”就地疏难解困机制,联合推出“智慧单车电子围栏”“五微警务新模式”“1958互助公社”等,引导各类管理服务资源注入网格。

  品牌助力,柔性解纷:推出“桃园议事厅”“老谢说法”“主题公园顺心室”“月月解难题”等品牌,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化水平。

  资源注入,服务到家:工区街道“1958互助公社”内,社区群众、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群体闲暇时可在此享受休息、就餐、充电等20多项公共服务。

  同时,这里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队伍、有品牌、有服务、有水喝、有电充、有书看、有活动、有清单的“十有”标准,将各类服务资源注入网格,构建“15分钟服务圈”,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治理效能的提升,最终体现在群众笑脸里。今年以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车辆乱停”等问题27个、求助等小微警情1000余件。

  从“建网”夯实基础,到“选人”凝聚合力,再到“用网”提升实效,涪城区以“三字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用细致入微的服务回应群众期盼。这张覆盖城乡的“治理网”,不仅网住了民生痛点,更网出了基层活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涪城经验”。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