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木座藏族乡黑水沟泥石流拦挡坝图由平武融媒提供
监测设备
山洪泥石流预报预警系统
□记者 唐显枚 王何力 文/图
眼下正值汛期,进一步提升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山洪泥石流灾害预警有了新途径——绵阳市山洪泥石流重点沟域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能显著提升预警的精准性。
近日,记者走进平武县木座藏族乡的黑水沟附近看到,泥石流拦挡坝上伫立着太阳能供电的一套水位计和一套视频监控。据平武县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蒲灏介绍,像这样的点位,黑水沟上游到下游共设置了6处,包含气象站、含水率检测设备、水位计、宽频地震仪、视频监控等共10套,可以实现24小时监测降雨量、土壤含水率、水位高度、地表震动、河道实时影像等。
而在以往汛期,这里主要依靠监测员来开展日常巡查,但黑水沟上游区域人力又难以抵达,判断可能出现的险情也主要是依靠眼观和经验。“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查看最新的监测数据,也可以查看过往的数据,为防汛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很方便。”木座藏族乡副乡长(沟长)王祯阳用手机打开灾害预报系统小程序向记者展示。
这套系统是如何实现对山洪泥石流灾害进行预警的?
在市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市山洪泥石流沟的灾害预报情况,相关板块还可以查看监控视频、实况雨情、降水预报等。
该系统是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实施的“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项目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项目研究人员马世海常驻绵阳并深入防灾减灾一线,他告诉记者,前期,绵阳首先确定了全市山洪泥石流沟共676条,并综合流域面积、物源条件、威胁程度、受威胁对象等因素,从中排查确定了重点山洪泥石流沟61条、典型山洪泥石流沟(试点沟)4条。目前,在试点沟完成了53套(含视频监控、气象站、水位计、宽频地震仪等)监测设施的布设和数据接入。
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通过接入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和气象部门等部门的监测数据,通过借助内置泥石流分析模型,可实现全天候预警情况的更新。系统产生的预警信息将通过短信、微信和小程序触达各层级防灾减灾人员,相关责任人也可以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监控视频、实况雨情、降水预报、灾害预警等级等信息,并上报后续处理情况。
截至7月5日,今年7轮强降雨过程中,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已通过小程序滚动发出预报预警3252次,成功预警了平武鸡头垭沟、北川黑水村等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
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王聪表示,将适时跟踪开展系统的运行及效能评估,结合预测威胁情况与实际淹没范围的差别、基层责任人现场核实后的反馈情况等,力争通过2-3年时间,使系统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报预警,并根据4条试点沟域的预报预警成效,结合最新科技赋能,加快将试点经验推广到其余57条重点山洪泥石流沟域,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