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盐亭
【盐亭】科技赋能 玉米飞防夜间“盲打”节时增效
发稿时间:2025-07-11 09:23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夜幕降临,盐亭县富驿镇龙坛村江角弯的田野上,一束束灯光划破夜空,两架搭载农药的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精准对玉米地开展农药喷洒作业……这是盐亭县富驿镇龙坛村推广玉米飞防夜间“盲打”技术的作业现场。

无人机夜间在玉米地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衡廷凡 付艳 记者 彭紫薇 文/图

  为何选择夜间作业?夏季白天气温高,光照、温度等因素会降低飞防效果;而夜间低温、高湿的环境,不仅利于农药附着和吸收,更能显著增强病虫害防治效果。

  “白天先勘察玉米地及周边环境,标记田块边界、障碍物,再用专业飞防规划软件设计航线,确保药剂均匀喷洒。”植保飞防操作人员陈滢告诉记者,夜间“盲打”技术能避开高温,减少农药挥发,提高利用率,同时大幅提升作业效率,节省时间与人力成本。

  据介绍,飞防夜间“盲打”的核心在于高精度卫星定位系统与先进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定位,无人机可精确获取农田地理信息,结合预设航线规划,确保每次飞行精准覆盖目标区域,操作人员只需在旁观察飞行状态,及时更换电池、补充农药,操作便捷高效。

  作业现场的无人机飞防“保姆车”格外引人注目。这辆看似普通的小货车,实则是一个移动农业服务站:车厢内配备无人机停车板、大容量储蓄充电器,以及自来水、农药储存等设施,能在无人机电量不足或药剂耗尽时快速补给。“自制保姆车不仅提升了效率,还具备强越野性能,能适应复杂农田环境,大大拓宽了飞防作业覆盖范围。”陈滢说。

  目前,飞防夜间“盲打”技术已在盐亭县多个乡镇开展试点。富驿镇众惠农业负责人刘海周流转了10000亩土地,其中1000多亩早玉米全部采用这项技术,成本与效率的变化让他感触颇深:“以前雇人打药,一人一天最多能喷10多亩,还容易因体力不支出现漏喷;现在无人机夜间作业效率大幅提高,药剂用量也减少了,大量节约了生产成本,规模化种植的底气更足了。”

  夜间“盲打”技术的推广,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更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力的解放。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将为盐亭乃至更大范围的规模化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让智慧农业的翅膀助力更多农民实现丰产增收。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