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顶级赛事牵引带动作用 ●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做大做强体育赛事经济 ●深度挖掘体育文旅消费场景
□记者 郭若雪
今年以来,“跟着赛事去旅行”从现象级热潮升级为产业新范式,为全国文旅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绵阳如何把“赛事”变“赛道”、“流量”变“留量”?
在7月17日举行的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市教体局局长王永昭透露,“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有力推动了全市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强化赛事联动、深化跨界融合、激发消费潜能等,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一组数据,折射出绵阳推进“赛事+文旅”“赛事+消费”的火热。仅今年上半年,绵阳举办了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180余场次,其中,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活动达到了13场次,参赛总人数超过23万人次。
发挥顶级赛事牵引带动作用。绵阳将加强对上争取,制定《绵阳市支持社会力量申办体育赛事补助奖励办法》等激励政策,预计2025年有25项以上的国家级、省级重大体育赛事落户绵阳,并举办市、县各类体育赛事超过350场,吸引市内外运动员超50万人次参加,力争年人均体育消费突破3000元,总额突破150亿元。
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绵阳将持续开展公共体育场馆提升改造、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今年,将重点推进南河体育中心体育场和游泳馆、三台体育场、梓潼运动场馆、北川国家级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新建、重建和提升改造,力争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2平方米,提升全市承接各类赛事活动能力,夯实体育消费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体育赛事经济。创新“赛事+旅游”“赛事+消费”“赛事+娱乐”等赛事融合模式,把体育赛事办进景区、办进街区、办进商圈、办进网红打卡点。
比如,当前正在梓潼县举办的绵阳市第八届运动会,共设3个组别28个项目300余个小项,参赛运动员达1.2万余人,预计吸引30万人次群众现场观赛。
同时,借鉴“苏超”经验,将市八运会篮球赛单列,组织举办的“MYBA绵阳篮球争霸赛”即将于7月20日开赛,前期已经吸引了2万余名群众参与球队名称征集活动,广泛激发了群众的体育激情。“接下来,还将以绵阳市名义组队参加‘四川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体育赛事,借力观赛热潮拉动全市住宿餐饮、旅游交通、运动装备等关联消费产业发展。”王永昭表示。
深度挖掘体育文旅消费场景。绵阳将挖掘江油李白文化和哪吒文化资源、安州山水旅游资源、梓潼红色文化和文昌文化资源、三台足球文化资源、仙海水上旅游资源、北川低空产业资源等,推进江油马拉松比赛、安州环山环湖自行车比赛、梓潼武术比赛、仙海龙舟赛、三台足球比赛、北川航模比赛等与音乐节、非遗展示、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第二消费”场景,打造文旅“爆点”、激发消费“流量”。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