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7月9日,绵阳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开展了以“共沐书香,分享阅读”为主题的2025年春大讲堂活动。
大讲堂活动在该校副校长嘉利容的讲话中拉开了序幕。
八位优秀教师化身“点灯人”,以书为舟,载满智慧星火,为全体同仁开启了一场穿越教育瀚海的壮阔航行。上午的读书分享,字字珠玑,汇聚成思想的星河,熠熠生辉。
赵梦羽老师携《浙江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聚焦古诗文教学痛点。她提出“溯源法”与“推求法”,如同为古老文字注入活水,引导学生在字源探秘与语境推敲中,感受文言魅力,破解理解壁垒。
周程娟老师以《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为钥,开启数学课堂重构之门。她分享如何化解学生的“符号恐惧”,用“数学代号故事”和“生活实验室”(如测树高),让抽象的公式与定理回归生活本源,点燃探索的乐趣,传递“数学是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思维体操”之真谛。
刘铮老师解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带来育人智慧的“双翼”。他深情讲述“南风效应”——以宽容与尊重替代苛责,唤醒学生内在良知;又剖析“蝴蝶效应”——强调班级管理中微小善行的累积力量。两者结合,诠释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艺术。
徐丹老师深入解读《一线表扬学》,探讨了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学生内在动力与创造力。她强调教育应超越工具属性,回归人文关怀,主张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余海霞老师荐《做温暖的教育者》,共谱师爱华章。她聚焦教育的“境界”与“姿态”,倡导知识、方法、心态的三重融合,强调“俯身对话”与“微笑育人”的实践温度,认为教育是一场师生“温暖的双向奔赴”,教师的微笑是催生自信、传递善意的阳光。
杨冰老师应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点亮“树洞信箱”的希望之光。她分享“奇迹问句”、“例外挖掘”、“量尺技术”和“真诚赞美”四把钥匙,将心理辅导从“问题解答”转向“希望播种”,让每一个求助的声音都能被看见、被赋能,坚信“改变的种子早已埋下,我们只需让阳光照进”。
杜娟老师践行《把课改作为方法》,勇做课堂“减法革命”的先锋。她反思“教为中心”的积弊,分享化身“学情观察员”深入小组的教研实践,以及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习题讲评新模式,见证了学生从紧张结巴到自信绽放的成长奇迹,印证了“高效在于学生主动参与”。
赵冀军老师品读朱永新《阅读之美》,高擎教师成长的明灯。他畅谈阅读对教师专业素养、管理能力、政策把握及心灵滋养的深远影响,呼吁全体同仁以书为伴,铸就“生命之美”,成就“未来之美”,让阅读成为二中师生最优雅的姿态和最深厚的底蕴。
下午,该校特邀西南科技大学周颖玥教授开启智育新章。她以三重智慧乐章奏响AI时代强音:人工智能相关基础知识?;推动人工智能“三驾马车”;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周教授特别强调:“技术再厉害也是工具,教育真正的目标是教会学生深度思考、培养独立判断力、激发创造力!”
“这场讲座把高大上的科技变成了老师们能上手用的教学帮手,拆解了AI教学的底层逻辑,为老师们开展智慧教学提供了实用工具箱。”老师们纷纷表示。
随后,四位组长共绘二中教研图景:美术组以美润心,深耕课堂、融创本土文化,滋养心灵;历史组破局求新,老青协作、数智赋能,让历史人物“对话”学生,课堂焕发生机;生物组接力传承,延续趣味课堂,借大单元整合、项目播撒科学火种;化学组春风化雨,视生如宝,“观关”精耕、团队减负增效。各团队守正创新、协同奋进,合力扬二中教育之帆,向美而行。
整日活动环环相扣,从教师分享到专家讲座,共同谱写了绵阳市第二中学这一天的动人华章。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能点燃全校教师的阅读热忱,精进专业能力,携手为培育栋梁之才添砖加瓦。(雷梓兰 黄友勇)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