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检验和装箱。 记者 李春梅 摄
产业链升级路径
筑巢引凤,夯实制造基础
规划4.92平方公里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吸引铁骑力士等龙头企业,领旗食品等35家规上企业入驻,形成六大板块精深加工体系
创新驱动,提升制造价值
借助“涪城麦冬”品牌影响力,大力开发高端品类。集聚7家生物医药规上企业,2024年,该板块产值达18.16亿元
拥有多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链式发展,优化制造生态
成功打造了全产业链布局,更带动了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拥有4000余名成熟产业工人和百余技术人才的强大集群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11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三台县芦溪镇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四川领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却是一派火热景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经过清洗、提取、配料、灌装、包装等多道工序,一盒盒以当地特产“涪城麦冬”为核心原料的健康饮品鱼贯而出。工人们在流水线旁熟练地进行最后的检验和装箱,这些印着“绵阳造”标识的产品,即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并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市场。
“眼下正是订单高峰期,公司的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天有近万件麦冬食品下线。”领旗食品总经理许铭铭穿梭在繁忙的包装线旁,声音中透着干劲。他拿起一盒刚刚下线的麦冬产品介绍道:“我们的‘麦冬+’战略,就是深挖麦冬的药食同源价值,创新开发系列健康食品。所有原材料都取自‘涪城麦冬’主产地的沿线乡镇,从源头上保证品质。”

涪城麦冬。 记者 李春梅 摄
在领旗食品的产品展厅里,琳琅满目的麦冬系列食品陈列有序,从传统的麦冬饮片到创新的麦冬固体饮料、麦冬健康零食,展现了“涪城麦冬”从一味中药材向多元化大健康食品的华丽蜕变。
领旗食品董事长许晶晶的目光则投向更远方:“我们已经在积极筹备,计划下一步进军欧盟市场,让更多国际友人品尝到‘三台味道’,体验东方养生智慧。”
忙碌的生产线、充满现代气息的展厅,正是三台推动健康食品产业从“三台味道”向“三台制造”深刻转型的生动缩影。过去,三台以其优质的农产品原料闻名;如今,通过精深加工和品牌塑造,这些田间的初级产品,正沿着高效、智能的产业链条,变身为标准化、品牌化的工业制成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三台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的有力支撑。三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成金表示,健康食品产业是三台“4+X”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之一,正着力在政策保障、“智改数转”、品牌优化、人才与科技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集群实现产值34.69亿元,同比增长2.3%,占三台规上总产值18.63%。
三台的实践,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升级路径:
筑巢引凤,夯实制造基础。规划4.92平方公里的健康食品产业园,成功吸引铁骑力士、上海梅林等龙头企业,领旗食品、宏梓瑞等35家规上企业入驻,形成了涵盖肉类、粮油、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六大板块精深加工体系。
创新驱动,提升制造价值。借助“涪城麦冬”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大力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生物医药等高端品类。引进国药太极等知名企业,集聚了7家生物医药规上企业,2024年该板块产值达18.16亿元。同时,拥有多个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链式”发展,优化制造生态。成功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从本地产品到本地包装的全产业链布局。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上游农业标准化种植和下游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了拥有4000余名成熟产业工人和百余技术人才的强大集群。
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展厅中闪耀的品牌标识,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扩大内需的微观实践。从领旗食品谋划海外市场的决心窥见,三台正以“三台制造”的坚实步伐,将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这正是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鲜活例证。
(三台融媒 记者 李春梅 王何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