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在创业园街道老年大学学习古筝。孙丽 摄

志愿者上门为老年人检查身体。孙丽 摄
●建强中央厨房
创新打造“2个中央厨房+4个社区助餐点”的“15分钟助餐服务圈”,推行“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三方分担机制,既保障了餐品质量,又降低了就餐成本
●精准适老改造
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原则,免费为辖区特殊老年人家庭加装防滑地砖、折叠淋浴椅,安装紧急呼叫铃、起身扶手、感应夜灯,配备智能手环等安全设备
●优化居家服务
推出“基础服务+个性化服务”免费组合包,涵盖理发、助浴、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等多元服务,老年人按需“点单”,街道精准“派单”服务
●办好银龄学苑
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27门特色课程,同步开展健康讲座、法律咨询等便民活动
近年来,面对辖区老年人口占比达15%、老龄化特征显著的现状,科技城新区创业园街道紧扣老年人“吃饭、居住、照护、精神”四大核心需求,创新构建“全链条、精准化、有温度”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多元服务供给破解养老难题,让辖区“银发族”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获得感在服务中扎根。
□ 孙丽
建强中央厨房 织密15分钟助餐圈,热饭暖透心间
“下楼几分钟就有热乎饭,14菜一汤,比家里吃得还舒心!”提及社区中央厨房,居民李大爷赞不绝口。如今,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食堂,还吸引了周边上班族来此用餐,人气居高不下。
为破解老年人“做饭难、吃饭贵”的难题,创业园街道创新打造“2个中央厨房+4个社区助餐点”的“15分钟助餐服务圈”,推行“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三方分担机制,既保障了餐品质量,又降低了就餐成本。针对失能、半失能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街道还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由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接力配送,确保热饭热菜准时送到老人餐桌。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创业园街道中央厨房已累计服务老年人5000余人次,成为守护老年人舌尖幸福的“暖心驿站”。
精准适老改造 定制一户一策方案,筑牢居家防线
“卫生间装了防滑地垫和L型扶手,洗澡再也不用担心滑倒;床边加了起身扶手,夜晚上厕所更方便了!”说起居家适老化改造,王奶奶赞不绝口。
老年人居家安全是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创业园街道坚持“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原则,通过政府补贴,免费为辖区特殊老年人家庭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从加装防滑地砖、折叠淋浴椅,到安装紧急呼叫铃、起身扶手、感应夜灯,再到配备智能手环等安全设备,每一项改造都直击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风险点。截至目前,创业园街道今年已完成5户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有效降低了老年人居家跌倒和意外风险,为老年人撑起了“安全伞”。
优化居家服务 推行按需点单派单,传递子女温情
针对居家老人普遍存在的“就医难、照料难、精神孤独”等问题,在区公共事业发展局的指导下,创业园街道推出了“基础服务+个性化服务”免费组合包,涵盖理发、助浴、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等多元服务,老年人按需“点单”,街道精准“派单”服务。
与此同时,创业园街道还依托区智慧养老平台,为每位服务对象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实时跟踪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老人需求的精准匹配。据统计,目前,创业园街道已累计为特殊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00余次,用贴心细致的照料,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子女般的温暖”。
办好银龄学苑 打造家门口课堂,充盈精神生活
走进创业园街道老年大学书法教室,75岁的赵爷爷正一笔一画练习书法,墨香伴着专注;隔壁舞蹈室里,阿姨们跟着音乐节拍跳起广场舞,欢声笑语飘出窗外。“来这儿学写字、交好友,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越活越精神!”赵爷爷的话道出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
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创业园街道打造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27门特色课程,同步开展健康讲座、法律咨询等便民活动。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街道特别提供“送课上门”服务;同时组建“银龄志愿者队”,鼓励老年人互助养老,营造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创业园街道老年大学已累计开课1500余课时,服务老年人1200余人次,成为深受老年人喜爱的“精神家园”和“社交乐园”。
从“一餐热饭”的民生温度,到“居家无忧”的服务精度,从“适老改造”的安全力度,到“精神陪伴”的情感厚度,创业园街道以“绣花功夫”推动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下一步,街道将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拓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等特色服务,让每一位老人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