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媒,城会相依;盛会有期,合作无限。
9月30日,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圆满落幕。
为期5天的大会成果丰硕:28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携1000 余件高新技术产品参展,实物率超90%,让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一批重点产业建圈强链“587”项目合作协议现场签约,275.35亿元的协议投资总额,为绵阳产业升级注入“强心剂”。
开幕式上,机器人“表演天团”精彩亮相,直观展现绵阳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实力;展馆内,低空监视雷达、“地平线”反无人机系统等先进产品,彰显城市在前沿领域的技术积淀;走出场馆,机器人咖啡、机器狗“特巡警”等科技应用融入日常生活,让绵阳的科技魅力从展馆延伸至街头巷尾,实现“会”的活力与“城”的光彩同频共振。恰逢绵阳科技城建设25周年之际,这场承载着“创新记忆”与“发展期许”的科技盛会,不仅用沉甸甸的成果勾勒出绵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清晰图景,更以13载积淀的实践,演绎了展会与城市双向赋能、彼此成就的生动篇章。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始终肩负着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科博会的成长轨迹,正是这座城市科技创新的进阶史。从第六届科博会首设核医学论坛,到国产首台医用回旋加速器亮相,再到绵阳成为四川打造世界级核医疗产业高地的关键一极;从连续4 年在科博会期间召开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到“光子科创城”落地成型,每一步突破都紧扣科技变革脉搏,每一次升级都锚定产业创新方向。《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与《中国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印证,绵阳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核医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正加速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此次大会秉持“以科兴会、以会促产、科产一体”理念,科博会期间,签约的项目精准对接绵阳“587”产业体系,不仅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注入新动能,更推动创新从 “单点突破”转向“生态构建”。40余场围绕电子制造、新型显示的项目路演及产业对接会,既促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又以开放姿态展现绵阳协同发展的格局,让城市创新基因在科博会赋能下持续重塑。
在传统认知中,展会常被视作“阶段性任务”,落幕即意味着效应消散。但绵阳科博会早已突破这一局限,实现展会价值与城市能级的同步跃升。从时间维度看,13 载相伴,科博会既是绵阳科技城25年建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城市创新发展的 “建设者”;从空间维度看,市场化转型打破场馆边界,主题快闪店、“科宝”文创产品走进商超,240余家餐饮、酒店联动推出“票根优惠”,“科博+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让展会效应渗透城市肌理;从价值维度看,科博会早已超越“科技成果展示盛宴”的单一属性,既是点燃全民科学热情的火种、彰显城市自信的舞台,更将有限展会期转化为无限发展机遇。本届科博会中,绵阳首次发布建圈强链“三重礼包”:一批总投资2200亿元的合作项目、一套20余项的重大支持政策、10亿元科创投资金加200亿元产业母基金矩阵,诚邀全球产业发展合伙人,进一步凸显其作为绵阳对外开放合作纽带、深化协同创新源泉的重要作用。
盛会落幕,宾朋暂别,但科博会点燃的创新火种不会熄灭,搭建的合作纽带只会愈发坚韧。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场科技之约,见证这座城市与这场盛会续写更多双向奔赴的精彩篇章!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