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绵阳外贸进出口统计数据出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10.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211.3亿元、增长3.8%,进口98.9亿元、增长20.3%。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近40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家。
亮眼的成绩来源于绵阳的不懈努力。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绵阳围绕强产业、拓市场、优平台、畅通道、促服务,着力壮大外贸基本盘。
主导产业熠熠生辉。机电产品“主力军”作用明显,全年实现出口额97.95亿元、增长19.8%。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力,“绵阳造”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海”;“绵阳造”机器人亮相2024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现场收获多国合作意向订单,并完成首单出口;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算力高端光模块、二手车出口等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海外市场异彩纷呈。在市场拓展方面,积极搭建国际经贸合作的桥梁,不断拓宽国际市场。首次创新举办越南、泰国、非洲(尼日利亚、坦桑尼亚)、格鲁吉亚及哈萨克斯坦4场经贸活动,精选400余种“绵阳造”产品,涵盖装备制造、材料等。组织84家企业参与推介,签订14项合作协议,获28亿元外贸订单,为绵阳外贸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组织了3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德国纽伦堡工业自动化展、日本大阪国际工业展等国际性展会活动,斩获订单超100亿元。
对外平台不断优化。逐步完善了跨境电商生态圈,推动建设“绵阳造”独立站服务平台,已有63家企业入驻,综试区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50%。科技型企业集聚成势,绵阳综合保税区及其产业配套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综保区进出口额40.47亿元,增长75%。
开放通道更加通畅。大力实施“两步申报”与集拼集运入区,单票货物压缩通关时长6小时;优化“一票多车”流程,实现“一票多车”,平均单车节省1天时间。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组货基地建设,常态化双向开行国际班列,2024年累计开行国际班列114列,运输货值超16.5亿元,畅联境外26个国家。
跨境贸易氛围更加浓厚。绵阳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城独特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外贸服务水平。建成全省首个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外贸企业服务中心,成功解决企业进出口全流程、供应链金融等问题150余个,签发原产地证书、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100余份,提供政策咨询、审批帮办等120余次。打造了霍尔果斯“绵阳造”城市展厅,吸引绵阳100余家企业入驻,展示展销1000余种产品。
(王佳 于加兴 涪江观察记者 彭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