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文化遗产“活”起来 历史文脉“传”下去
发稿时间:2025-07-28 09:25   来源: 绵阳日报


  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指出,绵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规模以上文化和旅游企业突破200家,旅游总花费达到1400亿元。

  当前,绵阳正以全会精神为指引,通过科技赋能、创新表达、产业联动,让文化遗产持续焕发蓬勃生机,为实现1400亿元旅游总花费目标、擦亮绵阳文旅“金字招牌”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江油李白纪念馆举办“全民诗词盛典”活动

  文博游持续升温

  连日来,绵阳市博物馆里人潮涌动,不少市民游客带着孩子,在文物观摩中触摸历史温度,这里俨然成了暑期里的“第二课堂”。

  “希望孩子通过博物馆多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市民文远明的话道出不少家长的心声。

  作为展示绵阳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年1至7月中旬,市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8.5万人次,上新的6个省内外展览广受好评,还推出了青铜马摇钱树等网红文创近10款。在春节、五一、博物馆日等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前来绵阳市博物馆参观。

  “全会要求推进文博场馆改造提升和内容建设,令我们备受鼓舞。”市博物馆副馆长都云昆介绍,接下来将引进“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敦煌东千佛洞壁画展,办好第八届小小讲解员活动,努力引进高品质特色大展,惠及更多市民游客。

游客带着孩子参观市博物馆

  老技艺“出圈”对接新需求

  全会指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这几天,北川非遗传习所里,羌绣传统刺绣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正带领绣娘们创作融合现代设计的羌绣作品。作为“天才妈妈·梦想工坊”带头人,她已培养绣娘3000余名,带动4个合作社及10余家文创企业发展,产品年产值1.6亿元、出口额超3000万元,更通过“阵地培训+居家就业”模式帮助500余名妇女年均增收2万元,让羌绣远销海外。

  “我们要把羌绣传承与群众增收、文旅融合结合起来。”陈云珍说,接下来计划增设数字化教学设备,让学员通过3D建模学习纹样设计,还将联合景区推出绣娘体验坊,让游客跟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学绣小挂件。同时把羌绣纹样融入羌寨民宿装饰、特色农产品包装,让老技艺对接新需求。

北川非遗传习所里,绣娘们创作羌绣作品

  文旅体验再升级

  全会明确,要全力塑造特色文旅品牌。建设绵阳文旅地标,全力打造“李白故里”历史文化旅游胜地、“两弹一星”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和“熊猫家园”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李白故里,诗意与国风在这里碰撞出“火花”。当前,江油李白纪念馆正全力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深化文旅融合,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这座4A级景区藏有历代李白诗集、名家书画等文物8000余件,近年来,李白纪念馆整合资源打造“诗歌朝圣+国风体验”链条,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1.7亿元。“李白纪念馆将坚持以弘扬李白文化为核心,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打造精品展览体系,创新数字文创开发。”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宣传教育部主任赵亚玲表示,要让李白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

  中国两弹城,红色遗产焕发时代光芒。中国两弹城正运用AR技术重构历史场景,复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旧址,并结合“科学家的一天”实景课程,让来参观的游客沉浸式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全会提出打造‘两弹一星’红色文化旅游胜地,为我们增添了发展新动力。”绵阳“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应说,接下来将深化“文旅+百业”实践,推进核心遗存修缮,用AR技术还原历史科研场景,升级研学营地,联动博物馆讲好文物故事,打造红色旅游胜地。

  报恩古寺“活”起来,旅游体验再升级。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在历史古迹的活化中显现成效。进入暑期,平武报恩寺迎来客流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研学团队络绎不绝。近年来,平武县以报恩寺为核心IP,完善周边配套、开展主题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探索“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带孩子来了解中国古建筑文化,对这里的建筑以及雕塑壁画印象特别深。”游客刘女士说。“我们充分利用南北长廊进行数字化展示,生动呈现古建筑的精妙技艺。”平武报恩寺博物馆馆长郭杨介绍,游客能观看古建拆解过程,零距离观赏壁画彩塑的细节与色彩,让原本受限于保护的珍宝“活”在公众眼前,让游客不仅能看,更能深度参与体验。(吕黄梅 符庆乐 胡莎莎 金伟  记者 唐云峰 文/图)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