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新能源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 郭文丹 摄
夏日炎炎,气温居高不下,但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辖区内的企业生产一线仍然“热”度不减。7月22日,在绵阳正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能新能源”)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组装模块产品,一个个产品有序下线,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了解,正能新能源今年1—6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168%,纷至沓来的订单让企业忙得不可开交。在这喜人的增长趋势背后,“藏”着什么样的进阶“密码”?
□ 郭文丹 徐晨晰
模块产线赶单忙 一个“小巨人”的盛夏突围
灌胶、组装、测试……在正能新能源模块产品装备线上,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设备,紧张有序地赶制客户订单。在经过安规、老化、性能等多项测试后,一部分模块产品将直接被发往全国各地,还有一部分将被安装在正能新能源的“明星产品”上。
“这款充电产品适用于多款车型,包括小轿车、大巴车、物流车以及大型运输车,可以满足不同电压等级和车型的需求。”正能新能源总经理李建奇向记者介绍的这款充电产品是360KW一体式直流充电机,作为“明星产品”,其科技含量毋庸置疑。
据介绍,相较以往的充电设备,该产品功率密度更高,在同等条件下充电速度可提升30%—40%。该充电设备还具有宽电压范围优势,能够满足直流200—800V充电,适用于家用轿车、物流车、大巴车、工程机械等不同类型的车辆,同时还可兼容国内外不同品牌车辆。
值得一提的是,正能新能源攻克了智能充电分配技术,可以根据接入车辆的不同需求,自动、动态分配充电功率,实现资源优化和快速充电。在安全性能方面,正能新能源重点攻克充电设备发热、安全隔离(灭弧)等难题,做到有效散热、绝缘、防尘防潮,确保即插即用安全。
“自去年12月份研制出来,到现在已经销售超过2000台。”李建奇介绍,凭借技术优势强、安全性能高等特点,该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市场好评,最近又有一批300余台的订单正在赶制中,而正是这样的技术实力创造了企业今年在销售数据方面的强劲增长趋势。“下半年销售额有望再次翻番,预计今年企业整体销售额可达到1.8亿元。”
据了解,正能新能源自2016年入驻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以来,致力于电力电子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平台技术的创新、制造工艺的研究,核心业务涉及新能源充电设备、储能设备、风能变流器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省瞪羚企业,直接、间接服务客户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理想、五菱、宝马等头部企业。
主特产业增速亮 一份“成绩单”的进阶密码
作为工业经济的核心主体,企业既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石,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践行者。正能新能源的蓬勃发展、爆发式增长正是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今年上半年,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落实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着力发展主特产业,加快融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延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1—6月,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三主两特”产业加速涌流、蓬勃生长,实现产值516.1亿元、增长10.8%,产业集中度达93.7%。纳入全市“587”产业体系的主要产业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174.4亿元、增长4.7%,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实现产值16.7亿元、增长22.0%,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产值38.1亿元、增长40.2%。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一系列真抓实干的举措。以产业立区的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正乘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浪潮,加快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落实省市区建圈强链工作部署,印发实施新型显示、磁性材料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健全产业链“四张清单”,完善产业链精准引育图谱,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业迭代升级。
同时,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流程抓好项目开工、促建、投产、达效,推动经纬达元器件产品迭代及工艺设备创新产业化项目等37个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产,持续做大工业、技改投资,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纵深推进智改数转,举办“AI赋能·DeepSeek”“虚拟电厂赋能节能提效”及中小微企业“智改数转”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两场,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首次位列赛迪2024全国园区数字化百强榜单第62位,全省145个各类国省级开发区仅3个入围,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居全省第二。长虹电器、长虹新能源、领充创享新能源3户企业获评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标杆企业。
向“新”提质、科技赋能,不断刷“新”成绩的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工业经济正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