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绵阳“00后”数字村民笔记走红的背后
发稿时间:2025-07-28 09:22   来源: 绵阳日报


  原标题:不到10天收获40万浏览量、超3万点赞

  绵阳“00后”数字村民笔记走红的背后

  日前,一名老家在绵阳的“00后”大学生发布了一条小红书笔记《乡村振兴正从我的政治书上落实到我的家乡》。不到10天时间,这份帖子便收获40万浏览量、超3万点赞和数千条互动收藏,热度堪比小红书百万博主的笔记。

  一条事关绵阳乡村发展的帖子为何能引起年轻人的热烈讨论?绵阳乡村振兴为何要搞数字化?数字化有困难为何要坚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相关当事人及绵阳市有关部门。

  截至6月底

  全市1834个村(含部分涉农社区)入驻“川善治”平台。其中,“五星村庄”达300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全市村“两委”通过“川善治”平台累计为村民办理服务事项1.45万次,回应村民诉求2.2万件,好评率超95%。

  一份网帖 引发网友热议乡村治理

  近日,记者联系到这份帖子的发布者魏佳瑶。魏佳瑶出生于2003年,老家在三台县古井镇天星磨村,从小跟着父母在江苏长大,目前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因从小在外地生活,她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对农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春节时回乡团年、书本及网络上关于农村的介绍。

  6月1日,一条消息改变了这一切。天星磨村党委书记何勇向魏佳瑶发来一条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川善治”小程序的邀请,希望她注册,了解老家的变化。“这让我很是新奇,我一直以为乡村数字化还只是一个停留在纸上的规划,没想到老家的村子已经搞起来了。”魏佳瑶说。

  成为天星磨村“数字村民”后,她不时登录,一边“围观”村里发生的大小事,一边跟父母分享讨论,那些原本不熟悉的村里事务在父母的讲解下变得鲜活起来——这个小程序像一根无形的线,把魏佳瑶和她的父母拉回到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山坳。

  “川善治”上有建言献策、有反馈问题,也有吐槽,这些都让她觉得生动又有趣。近日,她在小红书发布笔记,感慨乡村的数字化发展。更令她吃惊的是,参与讨论的网友越来越多,这条笔记“火”了——

  “好棒呀,鼓掌!科技传递温度,在广袤的大地上一笔一画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感觉像刷农民的朋友圈。”

  “山东有吗,我也想看看家乡。”

  ……

  越来越多的网友产生了共鸣。原来,乡村振兴不仅只是乡村的事,乡村是大家共同的乡土。

  一个平台 见证乡村智慧治理之路

  这场关于乡村振兴的互联网“狂欢”,真实又有趣,映照的是一场正在发生的乡村数字变革。

  打开“川善治”小程序,进入天星磨村的“书记会客厅”,是村委会发布的防汛减灾等工作动态;“村民说事板块”,有村民反映自家入户电线存在安全隐患,也有村民反映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水稻秧苗缺肥……

  “现在,通过平台我们就能知道村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能够很快掌握村民的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何勇十分感慨。

  在魏佳瑶笔记下面大量的赞扬和感叹声中,也有质疑的声音:部分村民诉求与办理完成时间相隔较近,是不是敷衍?

  何勇解释,“川善治”小程序属于数字化平台,部分村民还不太能熟练使用该平台,他们申办事情时会电话咨询或直接到村“两委”办公室,“我们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后,就会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在平台上反映问题或者申办事情,这样以后他们就知道咋个用了。”

  “我们正在筹备积分超市,加强‘微网实格’治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村民更加积极地参与我们村的共建共治中。”何勇表示,他们还将加大力度推广用好“川善治”,让村子迈向更加“智慧”的治理之路。

  一场实践 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翻看“川善治”可以发现,绵阳全部村都已入驻该平台。

  4月底,涪城区杨家镇所有行政村在“川善治”上实现了“五星村庄”建设,杨家镇的乡村振兴中数字化实践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5月,平武县豆叩羌族乡茶香村党总支书记在“川善治”上分享了一条好消息:岩岭社梯子岩的铁板桥墩、砚石社大沟的路面以及岭子社东湾梁的路面都得到了修补并已安全完工,修缮工程累计投入的2.4万元中,有1.3万元来自“川善治”的平台助力金;

  6月初,“川善治”和“i绵阳·爱家园”小程序实现链接互通,群众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更加便捷;

  ……

  一个个好消息推动着绵阳乡村数字化发展。早在2023年,绵阳就开始大力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工作,以“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为数字化工具,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截至6月底,全市1834个村(含部分涉农社区)入驻“川善治”平台。其中,“五星村庄”达300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全市村“两委”通过“川善治”平台累计为村民办理服务事项1.45万次,回应村民诉求2.2万件,好评率超95%,累计开展线上讨论表决749次,发布信息23万余篇。

  “真的没想到一条关于‘川善治’的帖子,会在小红书上‘走红’,看着网友们的评论,非常感动。”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负责人向记者感叹,在农村地区推广运用数字化治理工具其实难度很大,许多村干部正在努力学习和尝试。这条“小红书”笔记,不仅让全国网友看到了绵阳乡村发展实景,也将鼓舞更多的乡村干部坚定向前。(记者 唐显枚)

  记者手记 :

  “这条笔记,让山外的目光,得以瞥见山里正在发生的故事。”魏佳瑶说。

  “川善治”开发之初,目的是通过数字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干部减负,为群众服务。

  从魏佳瑶的故事得以窥见,数字平台的推广,不仅加深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联系,更打破了山“这边”和“那边”的地理隔阂,模糊了“城”与“乡”的边界,串起了无数个“魏佳瑶”的乡愁。

  当乡村振兴从理论文字化作无数个“魏佳瑶”家乡真实可感的变化,一幅中国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编辑:郭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