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南塔影里文风盛
发稿时间:2025-07-13 08:21   来源: 绵阳日报

  □陈龙

  绵阳城南有南河,南河之滨有南山,南山之巅有南塔。

  南塔为九层砖石结构,独立于尘世之上;其势如卓笔凌霄,孤峰直插云间;俯瞰三江汇流,烟波浩渺;江面游船如梭,水中倒影摇曳;黄昏时分,华灯渐次亮起,南山丛林五色变幻,塔身似金瓶般通体光灿。山上塔影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成为绵州一大胜景。

  南塔之侧,是东汉太医丞郭玉读书台故址。此处旧有南山寺,清末改建为中学;山麓的延贤堂,供奉着绵州十位先贤。登塔观城,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南塔与东山富乐阁、龟山越王楼遥相对望,只是曾经一眼可见的西山子云亭,如今已被高楼遮掩。

  目之所及,既有满地生长的城市楼宇,也有万年流淌的滔滔涪江水。一座精美雅致、现代而又梦幻的山水园林城市,就此完美呈现。

  若您有幸在春夏雨后北向远眺,可见碧空如洗,万里清明,大地葱茏,山林滴翠。百里外的龙门山脉,便会若隐若现地展露真容。

  山之高,直耸九霄,雾绕霞蔚的流云在山腰缥缈浮游,绵阳城的建筑地标仿佛只及山脚,整个盆地安然静卧在眼前。

  脉之远,绵延千里,从青藏高原边界北出青川、南至泸定,四川地理由此分野为东西两级台阶,丘陵山国宛如人间仙境。

  惊叹之余,目光重回巍峨南塔。南塔在宋元明清各代皆有记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精通相地之术的州牧屠用谦倡导乡人募捐,在旧址重建南塔。他曾言:“夏六月,复修塔,升南山之巅,揽全绵之景,富贵福寿毕萃于此矣,所谓状元笔宰相笔也,乃知昔人建塔用意深远。”这番话印证了南塔修造背后的现实功用与美丽传说。

  修塔建楼历来与地域文化发展相关,从皇城宫殿到城镇选址,常需考量地理环境与人文需求。据载,南塔重建后,绵州文风渐盛,入仕高中者增多,地方亦渐复繁盛。

  绵州地理素有“东旗、西鼓、南蛇、北龟”的佳评,恰因三江在此汇聚,每当涨水时登南山远眺,三河蜿蜒,自然形成“巴”字,书写在三水四山之间的平原上,蔚为地理奇观。

  而魁星点斗的大庙山作为文昌祖庭,主掌全国士子功名禄位,加之当代“亭塔楼阁”的陆续复建,绵阳教育声名渐起,绵阳学子也以不俗成绩为家国添彩。

  绵州自古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尤宜读书。这里有四大读书台:梓潼长卿山司马相如读书台、西山扬雄读书台、南山郭玉读书台与江油小匡山李白读书台,皆是大文豪、大学问家、大诗人的求学之地,他们的才名传扬天下。

  绵阳亦为宝塔之乡,有大小宝塔近五十座。除南塔外,三台东塔、三台北塔、安州文星塔、魏城文风塔、江油武都南雁塔、江油蜚英塔、盐亭笔塔等中型古塔通高约二十米;盐亭至今尚存三十二座通高十米左右的小型家族字库塔群。这些古塔多始建于元明、兴盛于清末,见证并滋养着绵州的人文脉络。

  绵阳人从不将希望全然寄托于天意,而是积极作为:养育人才、修楼建塔,以全邑倡导或举族之力修建文风塔,统一认识、整顿教育、培植文风,践行着“敬书惜字、移风易俗”“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理念,让这片土地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居绵多年,我常路过南山,登南山公园却屈指可数。南山有四景:南塔、烈士陵园、大湾湖与大草坪。南山不高,却可尽览绵阳半城风光;公园虽小,却松柏森森。每年四月清明,到南山烈士陵园扫墓是绵阳人的传统。这里安葬着革命家、战斗先烈、爱民模范、维和英雄,王右木、袁诗荛、陈开茂、刘少林、王庆容、余仕利等绵阳烈士的忠骨长眠于此,纪念馆中存放着他们的遗物,镌刻着八千烈士英名,展示着革命英勇事迹。作为绵阳市著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有数万群众前来祭扫。

  近年,我常带孩子来南山,希望他们能铭记这段历史。

  来过两次后,我爱上了在大湾湖畔闲坐。大草坪虽也适合休憩,且有高大的黄桷树群与青葱茂密的草坪,但常有情侣拍摄婚纱照,稍显喧闹,于是我转至大湾湖。因烈士陵园的存在,南山公园与富乐山的热闹、越王楼的霸气、西山公园的闲适不同,平日里更显肃穆清静。我也要求孩子在园中保持庄重敬畏,或无声看书,或静静思考。

  在大湾湖,一颗躁动的心总能寻得安宁。点一杯清茶,便可安坐湖畔享受这份静谧,看书或听音乐,孩子在对面做作业,两不相扰。湖畔只有四五张桌子,半日也难得见其他客人。湖不大,却精致雅致,园丁打理得十分精巧。周围有丛林、繁花与半岛,湖水清澈较浅,游弋的金鱼在光影中清晰可数,偶尔有几句人声从环湖路上传来。

  这方下沉湖畔的空间,仿佛独属于自己。您可以怀古,遥想汉朝时郭玉在此读书钻研医学的场景;可以追思,缅怀那些将英勇无畏精神永远定格的烈士;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发呆,享受眼下的幸福与静美的周末。

  从南山公园归来,总觉浑身有劲,心情也如被洗涤过一般。仿佛有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去完成许多事。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