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1958小区地下车库门口设置挡水板
随着“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临近,暴雨、洪水、城市内涝、地质灾害等灾害多发易发。面对极端天气,城市地下空间、易涝点、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布防情况如何?今夏这场城市防汛攻坚战又准备得怎样了?7月9日,记者随同市住建城区防汛检查组,到各点位实地探访,直击城市布防最前线。
□记者 兰建春 唐韬 文/图
地下空间 数千车位地下车库如何极限防汛?
地下空间是城市防汛的重中之重。市中心的九洲1958小区二期,是一个拥有2240余户居民、1969个地下车位的大体量小区。
在小区北门,工作人员详细检查了地下车库入口防汛挡板和防水沙袋的密闭情况。物业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配备的挡板高50厘米,发生洪水时,能为小区地下空间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在地下室一层,检查人员发现小区截流沟里有树叶杂物,强降雨时极易堵塞,立即提出警告,要求及时清理。
检查中还发现,该小区地下室雨水收集池配置了自动抽排系统,池内水位达到一定深度即可启动抽排。但部分水泵配电操作箱箱门损坏无法密闭,且手动和自动切换开关状态异常,存在安全漏洞,检查人员立即责令小区物业管理单位限期整改。
“极端强降雨时,为快速排查地下室人员,我们还考虑增设移动红外成像设备,快速探查有无人员滞留。”小区物业公司的想法得到检查人员的认可。
“这类小区规模大,地下车库往往停放成百上千台车。遇极端强降雨,如何高效转移?发生拥堵怎么办?停电了怎么处理?什么情况下该升级预警,车和人就不能进地下室了……”现场,检查人员一连串的“开卷”提问,多次强调极端天气下,作为小区安全第一守护人,物业必须有极限思维,增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全力保障业主生命财产安全。
城区1958小区防洪沙袋就位
在建工地 深基坑旁沙袋堆放现场“纠偏”
在建工地是城区防汛的重点布防区。在沿江社区二组城市更新改造工地现场,工人们正在一处巨大的地下深基坑中施工作业。遇到极端天气,这样自带风险的工地该如何应对?
检查人员现场看到,工人们正沿着基坑边砌防水挡边。“下大雨时,能一定程度阻隔水流向施工基坑里。”现场工人说。
记者注意到,该工地的基坑四周坡面上,布设了10多根抽水管,并在底层配备了自动感应装置。“施工区坑内一旦积水,能够立即感应抽排。”工地现场负责人说。
检查人员发现,工地防汛沙袋堆放位置距基坑过远,立即责令整改。“防水板、防汛沙袋等物资必须就近堆放!”检查人员强调,既要确保应急防洪排水功能,也要避免对基坑稳定性造成影响,并针对截水沟排水通畅和潮湿区域用电安全问题再次叮嘱,确保防护措施不打折扣。
沿江社区二组城市更新改造工地现场
下穿通道 遇停电,积水抽排有备用方案吗?
城市下穿通道是城市防汛的薄弱环节。宝成铁路、西成客运专线贯穿绵阳城区,形成密集的下穿铁路交通网络,防汛形势尤为复杂。一旦遭遇洪水,低洼地段积水抽排成为保障城市交通命脉的关键。
剑南雨水提升站主要负责三里桥下穿通道的雨水抽排处置,汛前已完成泵池清掏、疏浚及清淤。为应对停电等情况,该站还配备了800KW移动应急发电车作为B方案,它像一个“移动充电宝”,守卫着三里桥下穿通道。
检查人员现场核查了泵站视频监控系统、水位监测装置、水泵远程启停功能及24小时值守制度落实情况,特别强调区住建、交警等部门联动配合的重要性,并现场模拟了交通管制、车辆导流等应急处置流程;针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突发状况,要求严格执行停电等情况下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交通主干道的通行影响。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正再次全面排查城区易积水点、地下空间、重要基础设施、在建工地等防汛重点区位和薄弱环节,加强调度,保持值班人员时刻在岗、电话畅通及排水泵站、闸门等设备运行;督促建筑工地营地对排水防涝预案再次进行实操演练;实施C、D级危房围挡隔离及监测,确保人不进危房、危房不进人;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再次指导物业小区开展地下车库等精准检查,一旦预警,能立即落实“喊响叫应”要求,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到全体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