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火苗‘呼呼’往上蹿,噼里啪啦烧断的树枝在我脚边滚!”回忆起今年3月份的那场山火,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红岩嘴村微网格员舒天才仍心有余悸。当天他在巡山途中发现火情后,立即组织周边村民扑救并上报,并在消防队伍抵达前成功控制火势。
这场惊险的应急处置,正是安居镇“微网格”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
自去年12月开展划小治理单元“微网格”试点工作以来,安居镇142名微网格员如同一根根“神经末梢”,扎根在各个村落,将矛盾化解于萌芽,服务延伸至家门。
精雕细琢划网格
织就基层治理“一张网”
“一开始,有的村直接把整个村民小组划成一个大网格,隔湾隔坝,很不精准,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安居镇组织委员雷雨田介绍,为破解“划网”难题,镇里组建起由挂片领导、镇村干部组成的工作小组,走遍全镇12个村64个村民小组,逐户勘察居民分布、基础设施情况,反复研讨划分方案。
在人口集中的红岩嘴村和护村村,工作组综合考量后,划分出50余户100余人规模的网格,确保网格员既能高效服务群众,又能及时掌握区域动态。而地形独立、仅有6户人家的李家堰村第11网格,即便户数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为保障应急响应速度,也被单独成格。
如今,142个“微网格”已精准落地,平均管理面积0.32平方公里,服务半径较传统模式缩减55%。这样精细化的划分,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彻底扭转了以往因管理范围过大导致问题响应迟缓的局面,为基层治理筑牢根基。
优中选优强队伍
锻造基层服务“先锋队”
“在外闯荡多年,对家乡满怀深情,就想着回来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安居镇高滩坝村微网格员黄亮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微网格员投身基层服务的心声。
2017年,黄亮返乡创业,在村里先后建起养猪场、养牛场,还开辟果园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得知选拔微网格员,他主动报名并当选。
上岗后,黄亮迅速进入角色。今年3月的一个傍晚,他在网格内巡查时,发现舒婆婆家漆黑一片。平日里这个时间,屋内总会透出明亮的灯光。多方寻找后,黄亮在山坡上找到了因采药摔倒的舒婆婆,并将其背回了家。这件事让大家真切看到了微网格员的责任与担当。
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扎根基层的网格员队伍,安居镇统筹利用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等工作力量,积极引导优秀无职党员、热心群众等人员参与,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两委”举荐等方式,经微网格内党员群众投票,民主选举产生142名微网格员。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为守护家园、服务群众的“先锋队”。
在保障微网格员工作经费的同时,安居镇还设立多元激励机制。目前已发放1.2万元奖励40名优秀微网格员,2名微网格员优先发展入党并纳入村干部后备库,充分激发队伍活力与担当。
多维赋能提效能
奏响幸福生活“新乐章”
“这些数据和记录,就是‘微网格’为基层减负的有力证明。”安居镇宝台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平翻开“微网格”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今年以来120多条上报事项及办理情况。
依托“3156”工作模式,安居镇微网格员化身“多面手”,活跃在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
“这段时间正值防汛抗旱关键期,微网格员们既要关注留守儿童防溺水,也要做好孤寡老人的转移安置。”张平介绍,今年6月17日,遂宁市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后,宝台寺村11名网格员闻“汛”而动。退休干部、微网格员张兴明赶到依山而居的90岁老人刘志英家中,将其背到附近村民家安置。平日里,他也定期上门回访,关心老人身体状况。这样的暖心守护,每天都在全镇142个“微网格”里上演。
在矛盾纠纷调解上,网格员们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农村熟人多,乡里乡亲难免有摩擦。网格员能处理的就及时调解,解决不了的再上报,既避免了矛盾激化,也减少了村干部的工作量。”张平感慨道。如今,村民遇到矛盾,第一时间就会联系网格员,许多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妥善解决。
据统计,安居镇自从开展划小治理单元“微网格”试点工作以来,已排除微网格员上报安全隐患4次;协调解决上报民生实事5起;组织微网格员队伍开展森林防火5次;12345热线回复满意率长期排位靠前。
142个“微网格”,正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在安居镇奏响幸福和谐的时代乐章。
(来源:遂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