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农正在采摘枇杷
□记者 曾云 胥江 文/图
5月下旬,仙海铜瓦村沉浸在一片甜蜜的果香中。2000多亩枇杷树硕果累累,漫山遍野的金黄果实压弯枝头,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而这些“金果果”,正成为村民迈向富裕生活、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走进枇杷园,采摘的热闹场景随处可见。村民罗强天刚亮就来到果园,在果树间敏捷穿梭,手指轻轻一勾,黄澄澄的枇杷便接连落入筐中,很快筐里的枇杷就堆成小山。他擦着额头的汗水,满脸喜悦地说:“你看这果子,又大又甜,在市场上抢手得很!”另一边,村民张先德踮着脚,小心地采摘树顶的枇杷,他手中的枇杷金黄饱满,果皮上蒙着一层白霜,甜度更胜往年。
种植大户马昌余的60余亩果园里,更是一片繁忙。他随手摘下一颗枇杷,指尖轻捏,金黄的果皮瞬间绽开,汁水四溢。“现在枇杷个大、肉厚、汁多,口感好得很!”马昌余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果园年产量3万多公斤,依靠分级定价的品质优势,利润可达30到40万元。
铜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光武难掩喜悦:“前段时间周边地区遭冰雹,就咱这儿的枇杷长得好,成都、重庆等地的采购商开着大车来抢货!最多的时候,全村一天卖枇杷就有八九十万元的收入。今年全村枇杷产量预计900吨,年产值达2600万元。”
铜瓦村的枇杷产业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并非偶然。该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种植枇杷,到2014年专业合作社成立,发展之路不断进阶。合作社邀请专家传授剪枝、疏果等技术,并积极拓展销路,枇杷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村民们紧跟电商潮流,在微信朋友圈晒枇杷、开抖音直播摘果子,村里还设立多个快递站,实现打包、贴单、装车一站式服务。如今,该村枇杷种植规模已扩大到2500余亩,带动300多户村民增收,“枇杷村”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记者在村里看到,新铺设的草油路直通枇杷林,方便游客采摘;山下的水渠正在升级改造。未来,铜瓦村将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种植、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游客不仅能体验采摘乐趣,还能品尝枇杷蜜、枇杷酒等特色产品,感受乡村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让“金果果”为乡村振兴结出更多致富果。
记者手记
铜瓦村的蜕变,是乡村产业“接二连三”的生动实践。从标准化种植到电商赋能,再到农旅融合,小小枇杷果的“三级跳”,既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离不开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村民的主动突围。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与文旅的翅膀,乡村振兴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