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滑的碎石路上,队员们相互扶持前行。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一场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动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展开。
川陕甘三省第九次跨区域联合巡护行动启动,三省携手强化区域协作保护,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熊猫警长”团队勇当主力军,和陕西、甘肃巡护队伍一道,在崇山峻岭间编织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坚实防线。
□唐超 记者 刘晏男 张瀚巍 文/图
多省协同 打响联合巡护“攻坚战”
清晨8点,阳光给山峦镀上一层金边,三省巡护队伍在黄土梁川甘边界处集结完毕。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熊猫警长”韩代明和来自九寨沟林业局的赵福培、甘肃白水江的杨振国等人一碰头,就迅速制定了初步巡逻计划。“今天重点排查两省交界的暗河沟谷,既要严查偷盗猎行为,还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安全隐患排查和森林防火检查。”随着一声令下,由12名警察、护林员、林业局专员等组成的联合巡护队一头扎进巍巍山岭中。
沿着崎岖山路,巡护队向保护区深处挺进。韩代明介绍,当天的巡护路线从平武二道坪起,至甘肃白水江白马河保护站止,全程约12公里,步行巡山,需要四到五个小时。
极限考验 多重任务挑战体力耐力
受前一夜大雨影响,山林里道路湿滑泥泞。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小河沟,拨开密密麻麻的荆棘,脚下的碎石子一踩上就打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记者跟着队伍走了半个小时,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五月的山林里,气温只有6℃左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又冷又难受。
韩代明说,巡山的难,远不止于此,“大山里气候变化无常,经过绝崖峭壁时,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过,这些都是对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
在二道坪的山腰上,王朗保护区负责科研管理的康泽沼一眼就认出路旁的缺苞箭竹。“这是大熊猫最爱的食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状况,做好记录整理,就有可能追踪到大熊猫的活动轨迹。”康泽沼介绍,每次巡护都有专人负责收集信息,整理成详细的巡护日志。巡护中获取的物种监测数据,由三省及时共享。
巡护队沿着崎岖山路向保护区深处进发
警民同心 织密生态保护“防护网”
下午2点,完成联合巡护交接工作后,韩代明顾不上休息,匆匆赶到白马亚者造祖村扒昔加古寨,和村里的护林员田美塔接着巡山护林。
走到海拔2200米的山腰,天空突然响起隆隆雷声。“雷公先唱歌,有雨都不多。”田美塔念叨着。韩代明和护林员一边留意天气变化,一边沿路仔细排查,“这两天有游客进山,野外违规用火必须严防死守!”
巡山完毕,韩代明再次回到扒昔加古寨,来到村民海美姐家的火塘。原来,他和村干部约好了,要给村民们讲讲保护野生动物、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还准备了不少森林火灾警示案例。
“德姆拉勒(吉祥如意)!”宣讲在一句暖心祝福中结束,但对韩代明来说,守护生态的责任永远不会停止。
巡护之路 从合作到共赢的生态答卷
韩代明介绍,川陕甘跨区域联合巡护行动始于2020年5月。最开始,两省三县12家单位签订联防联护协议,搭建起联动保护的长效机制。之后,合作版图不断扩大:2020年10月,联合巡护扩展到两省四县;2023年5月,陕西、甘肃、四川多个保护区加入,实现三省六县联动;2024年10月,扩展到三省四市(州)八县(区),参与单位达到30家。
“我们每次巡护都有硬任务。”韩代明说,反偷盗猎、追踪大熊猫跨区域活动轨迹、监测救助重点动植物、排查生态环境安全隐患和森林防火……每一项都关系着这片山林的“健康”。
“这两年巡护,我们见到的珍稀保护动植物越来越多!”韩代明满脸自豪,“这就是最实在的成果,说明咱们的生态环境是真的越来越好!”
此次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特别行动,不仅让川陕甘跨区域协作进一步紧密,更像是一把生态保护的火炬,照亮了三省携手守护大熊猫国家公园、共建万物和谐家园的前行道路。未来,这份守护的力量还将不断壮大,让青山常在、万物共生。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