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廊七曲山段
6月27日,《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发布,梓潼县连续3年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排名由2023年首次入榜的93位,上升至2025年第83位。
近年来,梓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锚定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深入挖掘梓潼“四个千年、一种精神”文化底蕴,即千年古县、千年古柏、千年文脉、千年美食和“两弹一星”精神,着力塑造“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文旅IP,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两弹城两馆
聚焦服务体验促融合
近年来,梓潼围绕“来得了、留得住、玩得好”,着力构建舒适便捷的文旅设施体系,景区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大幅提升。
以项目建设推动景区强基焕新。投资12亿余元谋划实施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七曲小筑等一批文旅项目,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游客满意和景区效益双赢。2024年全县各类景区接待游客57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7亿元,分别增长48.2%、48.1%。
状元第
以资源优势推动消费多元供给。建成状元第、崇文湖和汉江韵等特色文商旅综合体,成功打造滨河路、文昌公园等一批消费新场景,七曲山文旅综合体入选“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开展“文旅+赛事”“文旅+商务”系列活动30余场,带动消费超5亿元。
以标准引领推动文旅服务提质。探索“公司+”模式统筹景区文旅资源保护管理运用,建成投用智慧旅游平台、智慧安防系统,做到文物更安全、景区更干净、游客更舒心,连续多年游客满意度达98%以上。
崇文湖
聚焦全域发展抓融合
以“文旅+”“+文旅”模式,推动城建、产业、生态多领域融合发展,让梓潼更加美丽、更具魅力。
推动景城一体,让城市留住记忆。坚持把文旅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深入挖掘“文昌文化”和“两弹一星”精神内涵,打造崇文广场、文昌公园、含薰门、龙门堰等新地标,构建起“推窗即见景,呼吸皆文化”的城市空间,获评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推动农旅互融,让田园承载乡愁。坚持农、文、旅有机融合,创建潼江河谷、鸭鹤岩两个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文昌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集生态休闲、美食品鉴、非遗传承等为一体的田园观光带,描绘出“九曲潼江万世粮仓”的和美乡村画卷。
文昌公园
推动山水相宜,让全域增添秀美。建成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恢复古蜀道6.8公里,打造“古柏王”小微公园,让翠云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推进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用水美联动路美、渠美、田美、村美,潼江河谷被认定为四川省河湖公园。
潼江河谷
聚焦文旅品牌助融合
以“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品牌建设为统领,坚持内强品质、外塑形象,积极探寻品牌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流量密码”。
坚持深挖资源育品牌。充分挖掘阐释文昌文化、蜀道文化和红色文化,开发文创产品110余种,“邱小姐”作为绵阳文旅“明星产品”成功出圈,“争气弹596”荣获四川省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大赛金奖。“蜀道金牛”、中国两弹城2条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
坚持精品创作塑品牌。依托红色文化宣讲人才工作室等乡土文艺人才,编创歌曲《青山铸剑》、话剧《国魂》和《英雄·丰碑》等原创文艺作品,先后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演出300余场次。《惊世伟业护国核盾》基本陈列展入选2024年度全国文博行业100大热门展览。
坚持多维传播强品牌。坚持以活动为窗口宣传梓潼文旅,高规格、高质量举办、承接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等系列重大节会活动,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大屏+中屏+小屏”的融合宣传矩阵,相关网络曝光量超10亿次。(记者 刘晓东/文 梓潼融媒/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