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城新区八家堰
□记者 兰建春/文 王勇/图
清晨,体运村路被健身者有力的步伐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唤醒。陈阿姨推开茶坊木窗,指尖轻抚垂落的三角梅,这座被居民唤作“莫奈阳台”的老楼,以四层红粉花瀑模糊了岁月痕迹——攀缘绿植与砖墙交织,茶香与树影相融,初夏柔风轻拂,花香漫过街巷,绵阳被温柔地揭开诗意的一角。
在这里,城市更新不再只是钢筋水泥的更迭,一个个小惊喜在转角处悄然绽放,如同一封封甜蜜情书,写成绵阳二次生长的散文诗。
涪城区兴盛街
四季花开的城市画卷
四季入镜,皆是流动的画卷。早春时节,石桥铺火炬公园外道路两旁,樱花和玉兰竞相开放。四月,南山中学外的七里香和涪城区法院对面的蔷薇花墙迎来最绚烂的时刻。五月来临,路边随处可遇的三角梅如瀑布般垂落,市花月季尽情绽放,红绿交错间将整个城市装点得更加生机勃勃。
夏有荷花秋迎桂,冬季梅香满街巷,四季花开的绵阳,不仅在视觉上美得绚烂,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从前觉得‘城市美学’是个大词,现在发现它就藏在我们上下班路过的街角。”摄影爱好者林先生翻看着最近几个月的相册:涪城区法院外墙的蔷薇拱门、双碑大桥的月季护栏、李杜祠芙蓉溪路边砖墙上起伏的爬山虎波浪……“出门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心情格外舒畅。”
涪城区三里桥
街头巷尾的艺术气息
除了四季自然之美,绵阳正尝试以多种手法唤醒城市的艺术气息。三里桥的彩绘花墙将艺术与自然巧妙融合,色彩斑斓的壁画与绿植巧妙同框,成为市民热门打卡地。
城市更新不是覆盖过去,而是让记忆开出新花。走进卫生巷,涂鸦墙正上演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诗仙李白的诗句与北宋文豪欧阳修的典故跃然墙上,米粉豆浆油条的“老绵州记忆”与3D科幻之城、哪吒的热血元素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在拍照的市民小游笑着说:“绵阳街头的艺术气息越来越浓,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时尚感!”
无论是坐在咖啡馆角落里捧书阅读的年轻人,还是在口袋公园与友人散步聊天的老者,都能在绵阳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这样的绵阳,让人怎能不爱?
涪城区体运村路
城市绿意的“立体生长”
如果说街头花海是绵阳的颜值担当,立体绿化则为其注入多层次的生态之美。
在九洲立交的匝道旁,三角梅如红色瀑布般垂落,车辆穿行其间,仿佛驶入流动的画卷;沈家坝芙蓉溪河堤路上,从李杜祠至白云洞方向的灰白墙体被爬山虎覆盖,绿意与溪水相映成趣;高新区石桥铺双碑大桥两侧的花箱中,月季红粉白交织,点缀在钢铁护栏间,随风轻摇,香气氤氲。这些立体绿化既实现物理隔离功能,又化身为城市的风景线。通过高架桥、河道堤岸等空间的垂直绿化,绵阳正努力用绿意编织更宜居的生活图景。
近年来,绵阳以“应绿尽绿”为原则,持续推进城市立体绿化建设。5月初,市住建委印发《加强2025年城区立体绿化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园区)对高架桥、立交桥、人行天桥、涵洞、匝道、挡墙及边坡等市政设施实施垂直绿化,并鼓励居住区、单位利用围墙、阳台、屋顶开展多样化绿化实践。
根据规划,我市将计划三年实施26个重点立体绿化点位建设,涵盖桥梁绿化16处、护坡绿化7处等,今年将重点推进花园立交、绵兴路人行立交、熊猫基地等12处,“见缝插绿”正让钢筋水泥中生长出更多生态呼吸空间。
游仙区驿亭路
记者手记
当前,绵阳正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迈向存量提质与增量优化并重的新阶段。拓展空间、优化布局的同时,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升同步推进。钢筋水泥的背后,是街头巷尾不断生长的诗意生活场景。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更新不只是楼更高、路更宽,更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嗅觉上的清新怡人、触觉上的细腻温暖。如今,这座硬核科技之城,也多了花香四溢与文艺小确幸——抬头可见婆娑花影,转角邂逅咖啡香与音乐声。
当然,这只是开始。从“摊大饼”到“算细账”,城市更新进入“精算”时代。如何助力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还需精准把握,积极借鉴成都、重庆、厦门等地经验,激活老街巷、融合新绿地,打造兼具时尚与烟火气的共享空间,从“空间改造”走向“机制重构”,推动城市功能、活力与品质协同提升,加快建设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宜居幸福智慧之城。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