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区县新闻 > 北川
【北川】五新绘就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稿时间:2025-05-12 09:14   来源: 绵阳日报
  摘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文化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不仅彰显着北川的独特魅力,更是这座城市多年来稳扎稳打、接续奋斗的生动写照。

  北川低空短途运输航线航班从北川起飞

  北川新县城航拍图

  “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为村民检查身体

  北川擂鼓镇盖头山茶园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文化百强县、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不仅彰显着北川的独特魅力,更是这座城市多年来稳扎稳打、接续奋斗的生动写照。

  如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经济发展新路径?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5月8日,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川以五个“新”为脉络,全方位展现了新时代北川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杨国华 记者 唐舒琪 北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立县展新颜青山绿水绘新卷

  北川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森林公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在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6%以上,是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一”期间,北川推出的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备受欢迎,航线客座率高达86.11%。此外,北川永昌机场还推出三条通航低空旅游线路,涵盖北川羌城旅游区、龙隐古镇、罗浮山以及白水湖等热门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青睐。

  近年来,北川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生态振兴、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互进互促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把良好的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胜势,北川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利用“羌食荟”区域公用品牌赋能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其中,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作为全省唯一的传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北川苔子茶、白山羊肉、蓝莓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选四川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近日,北川云朵上的茶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茶“卡瓦洛日”顺利通过了600余项“欧标考验”,交出“零超标”答卷,实现了从“深山茶园”到“国际餐桌”的跨越。

  近年来,北川向高能耗、低效益产业“开刀”,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24年,北川的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2.1:33.6:54.3,绿色产业对GDP贡献率超六成,规上工业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

  文旅兴县谱新篇魅力名片耀新辉

  “五一”假期,北川文旅市场活力迸发,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创“双高”。据统计,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8.289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05%。

  近年来,北川按照“六个一”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把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优良的山水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全力建设全国禹羌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北川以A级旅游景区、特色景点、民宿集群为重点,编制实施《全国禹羌文化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战略实施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打造20余条旅游精品路线,开发“低空+旅游”“非遗+旅游”等特色文旅项目。在北川,春季赏花采茶、夏季避暑摘果、秋季赏林观光、冬季玩雪泡泉,2024年接待游客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31%,实现旅游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9%。

  在突出“艺术性、实用性、实惠性”的前提下,北川创新开发羌绣、水磨漆、草编等非遗文创产品3000余种,草编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羌绣亮相APEC峰会、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中非国际合作论坛,各类文创产品远销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5.5亿元,指尖技艺已变为指尖经济,带动从业者年增收5000元以上。

  同时,北川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落实2000万元文旅发展专项资金,定期兑现文旅发展奖补资金,积极招引培育一批文旅龙头企业,持续推动各类文旅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培育规上文旅企业11家、精品民宿30家、星级农家乐40家,每3个老百姓中就有1人吃上旅游饭,文旅产业带动人均增收超600元,占群众增收比重34.5%。

  工业富县启新程动能引擎蓄新势

  一直以来,北川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生态化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通用航空、文化旅游、茶叶、食品医药、安全应急“五大主导产业”,实施主导产业“全链长制”,去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总量近50%。

  走进北川宏吉永盛特色食品医药产业园项目,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身着安全装备,在钢筋水泥间穿梭忙碌,机械声隆隆作响。“目前,我们一期1、2、3、4、5、6号楼已全部建设完毕并在第一时间移交进驻企业,二期7、8号楼已全面开工建设,力争在半年内投放市场。”四川宏吉永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振化说。

  与此同时,产业园区各项要素保障、物业配套、企业文化打造、污水处理设备设施也在有条不紊地积极跟进中,努力打造北川“标杆园区”。

  目前,北川正一手抓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以赴、全速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全省民族地区首座A1类通用机场、西南地区首家综合低空试验测试中心,开通运营川渝地区首条低空航线,以北川为承载地的无人机产业集群入选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手抓中羌药材、建材、水电等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50%以上高位增长。其中,北川中联水泥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晟氏健康科技公司入选省级瞪羚企业,“北川造”手性氨基酸占据国内特殊氨基酸市场15%的份额,今年出口订单超3500万元。

  开放活县拓新局发展浪潮涌新机

  海纳“北”川、有容乃大。北川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29项改革经验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特别是去年大力实施“微改革”,打破年龄、身份、学历等限制评选“文旅精英”并发放政府津贴,其中茶技师吴红获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羌绣传承人陈云珍入选“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以吴红为代表的茶叶专家,定期开展茶艺技能人才专题培训、茶叶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技术培训450余人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2个、非遗工坊3个,培育制茶、评茶与茶艺等高技能人才56人,大力推动了苔子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目前,北川苔子茶已成为北川农业支柱性产业,现有茶叶面积9.5万余亩,开发有绿茶(茉莉花茶)、红茶、黑茶及白茶四大类60余个茶叶产品,茶叶产量1700余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5亿余元。

  另一边,北川全县交通项目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从高速公路的飞速驰骋,到农村公路的通村达户,到精细入微的公路管护,再到客货车辆的往来驰骋,北川交通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从“出行难”到“行得畅”,从“运输难”到“运得优”,北川通过“建管养运”四轮驱动,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北川实施交通建设大会战以来,全县交通领域投资保持全市前三。九绵高速北川段建成通车,横贯县域的茂三高速、北安高速即将开工,实现高速到县、油路到乡、通组道路全硬化,以交通大开放换来发展大跨越。

  城乡融合筑新梦和谐画卷展新姿

  一条条崭新宽敞的乡村柏油马路、一幢幢干净整洁的羌家小楼、一个个整齐规划的新能源充电桩……“五一”期间接待了数万人的石椅羌寨好评如潮。看着早已预定到下个月的订单,民宿老板们十分开心,“就是因为我们村的硬件设施完善,游客旅游体验感很不错,所以才能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加快构建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

  沿着蜿蜒的公路一路向上,没一会就抵达曲山镇石椅村医疗服务点问诊室。“慢慢抬高双脚、往前伸腿,好,慢慢放下来……”诊室内,驻点医生龙海月正在给72岁的老人秦德翠做检查。龙海月是北川“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的一员。“羌山雄鹰健康护卫队”由北川各乡镇卫生院组建,护卫队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以“一心为民、一线服务、一网覆盖、一专多能”的服务理念,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网格化管理+资源整合”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全力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北川集小城镇、大山区为一体,坚持县城与乡镇、新城与老城、县城与市城区“三个统筹”,城乡融合天地宽。创新打破全县行政区划限制,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中规院主导,群众全程参与,编制完成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精品农业、新型城镇化“四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推动抱团发展、错位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先行区7个乡镇19个重点村先行先试,形成立足石椅、联动片区、带动全县、服务省市的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北川积极推动“产城景”互动,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50余项国省级殊荣,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1.93,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如今的羌乡大地,产业兴旺、人民和睦、环境优美宜居,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李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