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网讯 在川北的群山之间,云台观静卧于绵阳市三台县郪江镇的云台山之巅,如同一部厚重的典籍,记录着八百年的风雨沧桑。这座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道教圣地,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神秘的未解之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人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
南宋时期,云台观不仅是抵御元军南下的战略要冲,更成为道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之地。明清两代的修缮赋予了它如今的样貌,那些斑驳的铜钟、铜鼎,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仲秋时节,漫步其间,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处飞檐都诉说着匠人的智慧。
	
历史由来
从南宋烽烟到皇家道场
云台观始建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正值蒙古铁骑南下、南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这座道观的诞生,既是对乱世的回应,也是对永恒的追寻。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云台山因其险要地势成为军事要塞,而道观的建立则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精神内核。相传当年有道士夜观天象,见此处紫气升腾,遂结茅而居。随着时间推移,简陋的茅屋逐渐发展为颇具规模的道教建筑群。至明代,云台观迎来鼎盛时期,被皇家敕封为“佑圣观”,成为川北地区最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之一。明代《重修云台观记》碑文记载:“观宇宏丽,殿阁峥嵘,为蜀中道林之冠。”
	
清康熙年间,云台观再次大规模修缮,形成了今日所见的基本格局。观内保存的明代铜钟、铜鼎等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镌刻着历代住持的姓名与事迹,成为研究四川道教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些文物见证了云台观从一座山野小观发展为皇家敕封道场的完整历程。
云台观的历史,也是一部道教在巴蜀地区的传播史。作为全真道龙门派的重要道场,这里曾培养出多位著名道士,他们的修行故事与云台观的一砖一瓦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文化记忆。时至今日,观内仍保留着完整的早晚课诵传统,晨钟暮鼓声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建筑奇观
匠心独蕴的时空密码
云台观的建筑艺术,堪称巴蜀古建的典范之作。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沿中轴线依次展开,形成“前低后高、左右对称”的经典布局。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更展现出古代工匠对地形地貌的巧妙利用。
玄天宫作为核心建筑,其飞檐斗拱层叠如云,木构架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的独特工艺。最令人称奇的是大殿的“音鸣之门”——每当门扉开合,便会发出清越悠扬的声响,在山谷间久久回荡。相传这是因为采用了特殊的榫卯结构与门轴设计,但具体原理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专家推测,这可能与木材的选材、门轴的倾斜角度以及大殿的声学环境密切相关。
	
圣母殿的建筑更为神秘。据现任住持严华道长介绍,该殿数百年来几乎无需打扫,却始终纤尘不染,檐下不见蛛网,木色如新。传说殿顶原嵌有“避尘珠”,虽后来失窃,但神奇效应犹存。科学考察发现,这可能与殿内特殊的空气流动设计有关——工匠们通过精妙的建筑构造,形成了持续的气流循环,使灰尘难以沉积。但具体如何实现这一效果,仍是建筑学界的研究课题。
另一大奇观是玄天宫殿顶的三枚菱形图印。每当晴日正午,阳光照射在图印上,便会折射出三丈高的光柱。令人费解的是,经检测这些青砖的材质与普通砖块并无二致。光学专家推测,这可能与砖块的排列角度、表面处理工艺有关,但完整的技术细节已经失传。这些建筑奇迹,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超凡智慧。
	
文旅融合
古道观的时代新生
进入21世纪,云台观开启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当地政府与道观紧密合作,以保护为前提,推动这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转型为集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让古老的道观焕发出新的生机。
谈及发展愿景,郪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秦虎介绍:“为促进郪江文旅产业整体发展,我们正以郪汉文化旅游度假区建设为契机,充分依托云台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在这一思路下,一条融合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的徒步路线应运而生。游客沿途不仅能于观景台欣赏山水风光,还能通过精心设置的文化标识牌,了解跨越千年的故事,在漫步中“沉浸式”感受道韵之美。
	
“我们还致力于以云台观为重要纽带,将其与郪江古镇、郪江崖墓群等宝贵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一条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线路。”秦虎补充说,这条精心设计的“探秘古郪国,问道云台观”主题游线,旨在让游客一次行程尽览古郪国文化、道教传承与地方民俗风情,从而将郪江镇打造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一整体规划框架下,云台观自身的文化体验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景区推出了“四时悟道”主题游:春季的“鸟语禅径”活动,引导游客在古柏林中漫步;夏季的“夜观星阵”活动,结合道教天文知识,在七星灯遗址开展星空观测;秋季主打“玄光摄影”,由专业人士指导游客捕捉殿顶菱形图印的折射奇观;冬季的“丹韵养生”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道家的药膳文化。
	
非遗传承亦是文旅融合的重点。云台观定期举办道教文化论坛,展示科仪音乐、道家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与高校合作开设古建修复研学营,传授传统榫卯工艺与彩绘技法。开发的文创产品,如复刻光学效果的琉璃摆件、融入道家美学元素的服饰等,也让传统文化以更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云台观的实践表明,传统与现代可以和谐共生。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座历经八百年的古道观成功实现了“活态传承”,使其蕴含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引导游客从简单的“观光”走向深度的“体验”与“感悟”。
(记者:李春梅,王何力,唐显枚)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