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记者从绵阳市主城区缓堵保畅攻坚办公室(以下简称:缓堵办)获悉,自“开门治堵”建议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已有多项市民提出的“金点子”获采纳并落地实施。
其中,美立方路口改造项目已于国庆假期前完成施工,经测算,该路口通行效率较改造前提升23.7%,成为全民共治缓解交通拥堵的典型案例。
PART.1
6548条市民建议构建治堵“智慧库”
为扎实推进主城区缓堵保畅两年攻坚行动,今年7月,市公安交警部门正式启动“开门治堵”建议征集活动,面向广大交通参与者公开征集城市堵点治理方案。
活动启动后,市民参与热情持续高涨,各类治堵建议通过多种渠道汇集至市缓堵办。截至目前,累计收到市民网友建议6548条,经筛选、论证,形成有效建议693条。其中,91项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金点子”已反馈至相关单位并推动实施;最新一批280条建议也已分发至对应单位,待研究论证后将及时向市民反馈办理进展。
这场全民参与的“治堵行动”,正通过“征集—筛选—采纳—落地”的闭环工作机制,将市民智慧切实转化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实际成效。
PART.2
美立方路口“痛点”引关注,“金点子”靶向破题
记者了解到,在已落地的“金点子”中,高新区美立方路口改造项目尤为典型。该路口位于飞云大道东段与飞云中街交汇处,是区域重要交通节点,车流以过境交通为主。近期受创业大道南延线、临园干道火车站下穿隧道施工影响,大量车辆绕行双碑大桥、毅德商贸城往返科技城新区与经开区,导致路口交通流量骤增——日均车流达5万辆,早晚高峰小时车流超4000辆,周末上放学时段交通压力更是持续高位。
交警部门实地调研发现,该路口拥堵问题主要集中于三方面:
◆一是施工绕行引发流量“井喷”,高峰期北向南车流排行至双碑大桥北岸,南向北反向排行至飞云南街路口,东往西方向排行至樊华大桥头;
◆二是车道配置与车流需求错配,双碑大桥双向四车道无单独非机动车道,北向南通行效率受限,东进口直右复合车道无法承载早晚高峰500余辆车的右转需求,高峰期排行近400米;
◆三是西向东方向左转需求旺盛,高峰排行约260米,而三条直行车道存在空放现象。
PART.3
五项措施精准施策,改造后通行效率提升23.7%
针对上述“痛点”,热心市民在“金点子”中提出针对性改造建议。公安交警部门高度重视,结合实地调研数据与专业交通研判,在吸纳市民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并快速推进优化改造方案。
具体改造措施含以下5点:
◆一是重构东进口车道布局,将车道向左偏移,重新划设为“一左、两直、一右”四条车道,彻底解决右转车辆通行阻滞问题;
◆二是在北进口施划待行待转区并安装LED提示屏,引导车辆提前进入待行区域,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三是优化西进口车道配置,调整为“两左、一直、一右”车道,精准匹配高峰时段左转车流需求;
◆四是前移南进口人行道与停止线,增加车辆排队空间;
◆五是实施区域信号联动优化,在调整美立方路口信号灯参数的同时,同步协调双碑大桥北侧塞纳阳光路口信号配时,实现区域交通流高效衔接。
改造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通过车道标线调整、LED提示屏设置及信号灯配时优化,美立方路口交通秩序显著改善,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高峰平均车速从优化前的21.56km/h提升至24.50km/h,同比上升13.63%;通行效率提高23.7%;高峰时段飞云大道东段车辆排行长度从203.96米缩短至167.88米,拥堵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开门治堵”建议征集活动仍在持续开展。下一步,市缓堵办将继续畅通市民参与渠道,认真研判每一条建议,加快推动更多“金点子”落地转化,以全民共治的强大合力持续为城市交通畅通注入动能,共同绘就平安、有序、畅通的城市交通图景。
(记者 刘晏男)
编辑: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