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816-239566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绵阳新闻
西南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腾空而起”
产教协同培养航空航天高精尖人才
发稿时间:2025-10-13 08:21   来源: 绵阳日报

  9月3日,西南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迎来首批100余名新生,这距离该学院8月28日正式揭牌仅过去6天。作为响应国家航天强国战略与军民融合发展需求的前沿交叉创新型学院,它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的航空航天资源与产业集群优势,整合校内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多学科力量,将为国家国防军工及中国(绵阳)科技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回溯学院根基,其工程力学专业办学历史可至1993年——西南科技大学前身西南工学院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创办该专业,开创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模式。30余年来,教学科研成果持续涌现:教师团队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含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9部、学术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研究成果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各2项,以及成都市、绵阳市科技奖项6项,行业专项奖30余项,为学院正式成立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的诞生,与绵阳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同频共振。目前,绵阳已集聚九洲北斗、星际荣耀、绵阳天仪等超20家商业航天产业链重点企业,产业规模近20亿元,其商业航天集群更入选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绵阳“587产业体系”布局中,商业航天被列为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之一重点培育。“学院成立就是要加强校地深度融合,为产业快车道注入科研和人才活力。”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奇表示,未来将依托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董事单位资源,结合绵阳科技城产业优势,推动学院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航天科技创新高地与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瞄准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前沿,汇聚区域优势,矢志建成一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鲜明、勇攀高峰的交叉创新型学院。”学院工程力学系主任石建军说,目前聚焦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已有工程力学1个本科专业,计划开设智能飞行器技术和低空技术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现已形成燃烧空气动力学、空天装备防护及监测控制、计算流体力学及工程仿真、飞行器智能控制技术、多模式航天遥感综合应用等特色科学研究方向,这些专业与在绵科研院所和航空航天产业第一线紧密结合。

  政产学研融合是学院发展核心战略。一方面,学院深度参与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领域核心科研项目,技术成果已应用于飞行器进气系统研制等关键场景;另一方面,联合绵阳市共建“商业航天产业研究院”,携手董事单位打造“燃烧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聚焦新一代飞行器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首批新生的到来,让这座“人才摇篮”焕发生机。来自河北衡水的新生齐家庆直言,绵阳兼具李白、欧阳修等文化巨人的文化底蕴与邓稼先等科技巨匠的创新基因,街头浓厚的科技氛围让他坚信“航天梦不再遥不可及”;来自四川资阳的新生明潇则期待在这里运用工程力学知识,成长为航空航天领域有用之才。学院特聘教授乔文友介绍,学院构建了“院士、所长课堂”“将军、校官开讲”的特色教学模式,新生入学即配备科研导师与就业导师,实现从校园到科研产业单位的无缝对接,助力学子逐梦蓝天。

  (记者 陈荣 刘凤君)

  编辑:谭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