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方面23条具体举措
● 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方面,提出8条实招,直面企业痛点
● 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围绕8大领域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和交易成本
● 强化涉企权益保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减少对企业干扰
●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降低企业研发制造成本,加速“智改数转”和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建设
绵阳新闻网讯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绵阳市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紧扣提升经营主体感受度和满意度,从降成本、优服务、护权益、促创新四方面推出23条具体举措,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注入政策动能。
《若干措施》聚焦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和制度性交易环节中的现实压力,突出“控制成本”核心导向。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方面,提出加强融资对接、推动融资成本下降、落实税费优惠、指导控制用电用水用气成本、降低用地和物流成本等8条实招,直面企业“融资贵”“用工、用能难”等痛点。措施明确,新增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担保业务平均费率不超过1%。
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若干措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围绕政策、金融、人才、科创等8大领域拓展服务内容。通过提升项目审批效率、扩大“暗标盲评”应用、推广电子保函等方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和交易成本。同时,探索建立四上企业退库风险预警帮扶机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
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若干措施》强化涉企权益保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天府入企码”试点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减少对企业干扰。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绵阳分中心作用,加强专利快速预审和确权,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覆盖面。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推广运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立足中国科技城定位,《若干措施》突出科技创新引领,通过加大技术帮扶、推动仪器设备共享、建立区域创新共同体、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等,降低企业研发制造成本,加速“智改数转”和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建设。
《若干措施》还体现出绵阳地方特色,明确加快推进皂角铺物流基地、绵遂内铁路、G5绵广扩容等一批具体项目建设,保障国际班列稳定开行,强化政策落地协同,由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组定期通报进展,确保各项举措取得实效。(记者 杨方彧 蒋成林)
编辑:李志